首頁 > 圖片故事 >

西螺大橋
2011-09-20 來源:老百姓在線

查看原圖
西螺為昔日的武學重鎮(zhèn),其中最為著名的名勝古跡莫過于西螺大橋了,西螺大橋橫跨濁水溪,用以連接云林縣西螺鎮(zhèn)與彰化縣溪州鄉(xiāng)兩地,以鋼鐵作架,水泥做橋墩,橋面寬7.3公尺,全長1940公尺。位于大同路178內的泰山石敢當,高達五尺,也是西螺僅存、全臺灣最大的一座石敢當。在當?shù)厥耶敱痪用窆┓钇饋?,每逢祭祀之時,附近居民總會奉上鮮花束果,祈求保佑。

    西螺大橋歷史
濁水溪為臺灣中部重要分界河。由于河面廣闊,16世紀歐洲人所繪之臺灣地圖,甚至誤將臺灣分為北、南兩島。長期以來,兩岸人民往來時必須長期倚賴竹筏等交通工具,若遇上溪水暴漲,則嚴重影響兩地交通,因此一直有興建交通橋梁之議論。

    在日治時期,跨越濁水溪下游的陸橋僅有縱貫線之鐵路濁水溪橋,未有公路陸橋跨過。旅客渡濁水溪須轉乘鐵路或竹筏。

    西螺大橋于1937年(日治時期:昭和12年)開始發(fā)包興建,日治時期主要的建設部分為橋墩,方法是先以鐵條梆出橢圓形空心板模,接著灌漿抽沙來加重重量使板模下沉,如此反覆作業(yè),使每作橋墩的基樁高度約二層樓高,32座橋墩約耗時兩年完成,之后因中日戰(zhàn)爭與珍珠港事件而停工。戰(zhàn)后,國民政府在美援下于1952年5月29日再度開工,12月25日全部完工,隔年1953年1月28日正式通車。西螺大橋全長1939.03米,橋面寬7.3米,共32座橋墩,31個橋孔,采華倫氏穿式,以鋼鐵作架,橋泥主要為水泥。完工當時,是僅次于美國舊金山金門大橋的世界第二大橋,也是遠東第一大橋。另外,橋上亦并設糖業(yè)鐵路,為南北平行預備線最晚完工的一段。1979年鐵路部分以妨礙交通為由拆除。

    1997年,中沙大橋與西螺大橋間的溪州大橋完工后,西螺大橋轉為供小型車、機車、自行車通行的便橋,2000年曾被提議因此橋老舊應予拆除。在云林縣與彰化縣政府的努力下,使西螺大橋轉型為觀光大橋,2004年11月19日,彰化縣政府更將西螺大橋列入彰化縣歷史建筑。
相關圖集
Copyright © 2007-2022 cnbridge.cn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務熱線:010-64708566 法律顧問:北京君致律師所 陳棟強
ICP經營許可證100299號 京ICP備10020099號  京公網(wǎng)安備 1101080202031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