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莊,位于宜興市西部,原為芳莊鎮(zhèn),2007年芳莊鎮(zhèn)和鯨塘鎮(zhèn)、徐舍鎮(zhèn)合并成立新的徐舍鎮(zhèn),這一帶是典型的江南魚米之鄉(xiāng),大米、菜籽等物產(chǎn)豐富,特別是這里的羊肉遠(yuǎn)近聞名···
宜興現(xiàn)有列入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的十座古橋之一的福田橋,就在芳莊。
福田橋,又稱“東蕩大橋”,單孔石拱橋,東西向,位于宜興市芳莊鎮(zhèn)街東端,跨東庵河。建于明代,清康熙辛已年( 1701)重建。
古橋由青石疊砌,橋面石級為青石和花崗石混砌。東側(cè)有石階 32級,西側(cè)為34級。橋長34.6米,中寬3.95米,東堍寬4.55米,西堍寬4.3橋孔凈跨7.6米,矢高4.9米。
由于河面較寬,橋東西兩堍均建有青石引橋,其中東引橋長6.95米,西引橋長8.5米。1996年11月,宜興市人民政府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6月,江蘇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老橋的北側(cè)堆著土圍堰,我們便可以輕松地來回尋找拍攝的角度。這時候,陰霾密布,為老橋平添了幾分古樸和滄桑,但卻影響了老橋拍攝的效果。阿敏在叫我們了,他在橋洞拱圈里發(fā)現(xiàn)了新事物。
確實是的,拱圈的一側(cè),雕刻著荷葉和蓮座紋飾,非常精美。這樣的紋飾在老橋中,我們也經(jīng)常看見,比如丁蜀鎮(zhèn)的江家橋,一般為吉祥的圖案,予以美好的祝愿吧。
就在那紋飾的中央有著碑銘,上書:知縣趙國良,縣丞馮光國、陳由仁、周禮時,及主簿們捐資建橋的名錄。碑銘繁體陰刻,字跡端莊遒勁。
而拱圈中央的龍門石,陽雕著鮮花叢草圍著羊的圖案,仔細(xì)分辨,應(yīng)該有三頭羊,不正是“三羊開泰”嗎?
拱圈的另一側(cè)同樣有一塊碑銘,只是字體瘦小,且紋路粗淺,已難辨識。
老橋中央橋沿的條石上,刻著“福田橋”三字,并用突起的圓圈圍著。
310年了,老橋靜靜地跨越著,每一年每一季的灌木雜草輪流陪伴著。你看,蘿卜菜和蘆葦草圍著他尋歡作樂呢。
福田橋在1962年的時候被封堵,在他的西側(cè)另開了一道小水閘。只是堤岸上的石塊出現(xiàn)了好多墓碑,和丁蜀鎮(zhèn)的畫溪橋一樣,都是“破四舊”的產(chǎn)物吧。
閘門上的石頭刻著“東庵福田水閘,1962年12月建”的字樣。下邊的同樣有精美紋飾的塊石,又是否從哪個祠堂或者宅屋上移建過來的呢?
老橋旁邊有個小型的土地廟,廟前的砼制香爐內(nèi)積滿一層香灰。透過香爐,老橋的英姿幾乎成了幻影。我不知道,在這里敬香的人們,在想些什么,又在為誰祈禱?那聲聲默念的禱語中,有沒有一句是關(guān)于老橋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