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工程設計 > 正文
某橋梁改擴建設計方案研究
2010-09-25 
1.橋梁現(xiàn)狀

  某橋于1995年12月竣工,為跨通航河道的一座大橋,橋位處水面寬約188m,最大水深3.7m。河道順直、平緩,航道中心線與路線中心線交角約為50°。橋梁全長472.908m,位于半徑R=7000m的平曲線和半徑R=18000m的凸形豎曲線上,不設超高,雙向橫坡均為2%,橋上縱坡由1.47%變到-1.91%,預制上部結構梁體采取縱向斜置,用預埋鋼板高度調整坡差。

  全橋左右兩線分修,由于河道與主線斜交,為適應水流及通航要求,左右兩線主橋錯孔布置,并采用調整孔使左右兩線引橋橋孔轉正對齊。左線橋孔跨:七孔20m預應力砼T形梁十一孔31.4m 預應力砼T梁(調整孔)+(32.5+50+32.5)m 等高度、斜腹板預應力砼連續(xù)梁+九孔20m 預應力砼T梁;右線橋孔跨:八孔20m 預應力砼T形梁+(32.5+50+32.5)m連續(xù)梁十一孔31.1m預應力砼T梁(調整孔)+八孔20m預應力砼T梁。

  橋址地層均為第四系沉積物,地層表面為淤泥質亞黏土,局部為亞黏土;表層地下層為軟土、軟塑--流塑狀軟弱土層;其余地層為硬塑亞黏土以及地下水豐富的亞黏土層。

  該橋共有21個墩臺,其中0#和20#橋臺為帶耳墻的鋼筋砼樁柱式橋臺,樁徑為150cm。主橋主墩為帶承臺和樁基礎的圓形獨柱墩,墩柱直徑為220cm,基樁為6根直徑為120cm的鉆孔樁;邊墩為雙柱式橋墩,墩柱直徑為140cm,樁身直徑為150cm,兩柱之間設有橫系梁。引橋下部采用雙樁式墩,墩身直徑除左7#和右12#墩為140cm外,其余墩均為120cm。

  2.改擴建方案

  為適應交通的發(fā)展,對該橋所屬路線進行改擴建。改擴建的設計線形為根據(jù)現(xiàn)有路線進行擬合的曲線,線形擬合設計平曲線半徑R=7000m,凸形豎曲線半徑R=18150m。擴建橋梁在原橋兩側分別向外加寬8.25m,改擴建設計后的橋梁總寬為42.5m,由雙向四車道擴建為雙向八車道,跨越河道時將原28m×4.5m通航標準提高為38.0m×5.0m。改建后路線縱斷面高程保持不變。

  2.1 方案選擇

  由于通航標準提高,原主橋跨徑和梁高不能滿足要求,需拆除重建。

  經(jīng)計算,由于路線與渠道斜交,要滿足通航凈寬38m 的要求并避開舊橋橋墩,該橋主跨跨度需在70.0m 以上。同時,為滿足通航凈高5.0m 的要求,并考慮橫橋向2%的橫坡,且路線縱斷面標高保持不變,主跨建筑高度需在1.49m以下(包括橋面鋪裝的厚度)。

  鑒于主跨跨度和建筑高度的要求,主橋采用一般的梁式橋不可行,只能從下承式拱橋、斜拉橋、懸索橋、下承式鋼桁架橋等單跨跨度大、主梁高度低的橋型中進行選擇。

  該橋位于正在運營的高速公路上,改擴建過程中仍需維持交通,故主橋拆除重建需分幅進行:先封閉一側的路線,將交通轉移到另一側,維持雙向兩車道交通,拆除重建該側主橋,拼寬引橋,完成后再進行交通的二次轉移,進行另一側的改擴建。改擴建后需保持原有路線位置,施工中應盡量減少對另一側正在運營的路線的影響。由于該橋位于平曲線上,而鋼桁架橋是一種能夠滿足跨度、凈空要求且便于實施的方案。因此,擬定該橋的主橋采用80.0m下承式鋼桁架橋方案,左、右幅分開新建,錯孔布置;引橋采用在原T梁兩側各拼寬8.8m 的方案。因原主橋邊墩需拆除,為使引橋與桁梁相接,與桁架相鄰的幾跨引橋也需拆除,每側重新布置全寬20.75m 的T梁。主橋桁梁平面布置見圖1。
圖1 主橋桁梁平面布置(單位:cm)

  2.2 主橋上部結構

  下承式鋼桁梁具有自重輕、跨越能力強、建筑高度小、施工速度快的特點,廣泛用于跨越大江大河的橋梁上。該橋橋下凈空凈高比原設計提高了0.5m,需對新建橋的建筑高度予以控制。大橋擴建為左右幅先后進行,施工過程中需轉移交通至一側路線,拆除重建另一側,待施工完成后再進行交通的二次轉移,完成全橋的重建。下承式連續(xù)鋼桁梁能夠滿足該橋主跨跨度大、建筑高度小、工期短的要求。

  該橋位于R=7000m的平曲線上,由于桁架橋平面上做成曲線形式結構上比較復雜,制造和安裝困難,施工速度慢。為此,采用80.0m下承式簡支鋼桁梁一跨跨越,彎橋直做,行車道仍按路線走向曲線布置。左右幅橋先后分開修建,主梁、墩臺、基礎均不相連。

  主桁采用三角形腹桿體系,節(jié)間長度8.0m,主桁高度12.8m,高跨比為1/6.25。兩片主桁中心距采用21.5m,橋面行車道寬度19.25m,滿足該路線擴建后單幅四車道的要求。

  由于主桁寬度大,主桁桿件受力較大,上下弦桿均采用箱形截面,截面寬度500mm,高度均為720mm,最大板厚30mm,工廠焊接,在工地通過高強螺栓在節(jié)點內拼接。除端斜桿采用箱形截面以增加面內外剛度外,其余腹桿均采用焊接H形截面,截面寬度500mm,高度420-600mm。

  橋面系仍采用縱橫梁體系。受建筑高度的限制,橋面系高度需控制在1.49m以下(包括橋面鋪裝的厚度)。設計橫梁高度為1.05m,橋面可采用砼橋面板,也可采用鋼橋面板。砼橋面板便于制造、安裝,剛度大,橋面鋪裝容易,養(yǎng)護工作量小,但自重較大,導致橫梁鋼板較厚,且需按結合梁進行設計,造成縱橫梁的構造及橫梁與主桁間、縱橫梁間的連接均有一定的難度;鋼橋面板自重輕,可在工廠加工,但現(xiàn)場需分塊焊接拼裝,施工過程繁瑣,且使用過程中需經(jīng)常進行橋面養(yǎng)護,行車噪音大,運營條件不太好。綜合考慮,設計采用砼橋面方案。橫梁高1050mm,工字形鋼梁,上下翼緣鋼板厚50mm,與主桁在節(jié)點上通過高強螺栓連接;縱梁高500mm,工字形鋼梁,上緣與橫梁上翼緣的底面齊平,在縱梁腹板上設一對角鋼與橫梁腹板相連,橫向每2m設置一道;橋面板采用鋼筋砼結構,板厚15cm,與縱、橫梁相交處帶肋,板厚增至25-30cm,通過大頭釘與縱、橫梁相連。

  上、下平面縱向聯(lián)結系采用K字形式,通過角鋼與弦桿在節(jié)點處相連,以抵抗橫向風力及弦桿變形產(chǎn)生的內力。在桁架兩端斜桿所在的斜平面設置橋門架,上弦節(jié)點設橫向聯(lián)結系。

  每片主桁兩端設盆式橡膠支座。

  2.3 引橋上部結構

  因原主橋邊墩為拆除重建結構,與主橋相鄰的引橋也需拆除重建。主梁采用預應力砼T梁,單橋面寬度為20.75m,橫向布置10片梁,腹板中心距為2.07m,跨度為15-25m。梁端每片梁布置1個支座。

  其他各跨引橋采用與原結構相同的結構形式,在兩側拼接,寬度均為8.8m,跨度布置與原橋相同。每側拼接結構橫向采用4片預應力砼T粱,梁底與原結構保持一致,腹板中心距2.2m,橋面與原橋順接,橫坡相同,拼接方式為剛性連接。

  2.4 下部結構

  改擴建下部結構與原橋均不進行連接。主橋橋墩采用Y形墩,底部墩柱橫斷面尺寸為650cm×210cm,頂部帽梁橫斷面尺寸為2330cm×250cm。新建T梁橋墩為帶蓋梁的三柱式墩,墩徑130cm;其他T梁橋墩均采用與原結構相同的帶蓋梁的雙柱墩,直徑110cm。兩端橋臺均為樁柱式橋臺。

  墩臺均采用鉆孔樁基礎,按摩擦樁設計,拼寬部分橋梁的墩臺適當加長樁長以盡量降低新結構樁基的沉降量。

  3.結語

  受力均滿足設計要求。通車運營后,各構件受力良好,承載能力滿足要求,證明所用改建方案可行。伴隨著國民經(jīng)濟的快速發(fā)展,公路荷載等級和交通量不斷增加,許多公路面臨著改擴建問題,以提高公路的通行能力。在改擴建設計中應充分考慮利用原有構件以縮短工期、降低造價。

  參考文獻:

  【1】 JTGD62—2004,公路鋼筋混凝士及預應力混凝土橋涵設計規(guī)范[s]。

  【2】樊志強、魏平、柴玉卿,高速公路改擴建項目的橋梁加寬設計[J],山西建筑 2007(6)。

  【3】張世平、廖朝華,橋涵構造物擴建的勘察方法與拼接設計思路[A],2007年中國科學技術協(xié)會年會論文集[C] 2007。

  【4】左卓、劉曉暉、劉小毅,舊橋整體加寬T梁縱縫連接方案比選[J],公路與汽運 2009(2)。
Copyright © 2007-2022 cnbridge.cn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務熱線:010-64708566 法律顧問:北京君致律師所 陳棟強
ICP經(jīng)營許可證100299號 京ICP備10020099號  京公網(wǎng)安備 1101080202031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