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交通越治越堵市民仍吐槽專家:堵在現有交管思路
2015-07-02
【摘要】“行路難、停車難”已然成為杭州百姓生活中的最大糾結。由此,""持續(xù)改善市民出行條件"",被寫進2014年杭州市《政府工作報告》,列杭州市政府為民辦實事十大項目之首。2015年,“持續(xù)改善交通出行”再次列為杭州市政府為民辦實事項目第三項。
車輪滾滾,杭州作為一個現代城市,“血栓”頻現。
浙江在線7月02日訊(浙江在線記者/蔡方攝影記者/倪雁強)近日,有網友撥打浙江在線新聞熱線“吐槽”:都說改善百姓出行條件是為民辦實事的大事,為什么自己上下班還是這么堵,每天開車都經過的體育場路今年更堵了,從建國北路口到中河路口不到1000米的路,高峰期卻要開30分鐘。
“行路難、停車難”已然成為杭州百姓生活中的最大糾結。由此,"持續(xù)改善市民出行條件",被寫進2014年杭州市《政府工作報告》,列杭州市政府為民辦實事十大項目之首。2015年,“持續(xù)改善交通出行”再次列為杭州市政府為民辦實事項目第三項。
真有那么堵?
記者體驗吐槽樣本:綠燈短、排隊長、專車不愿接單
體育場路東起環(huán)城東路,西至保俶路接曙光路,長3938米,穿武林商圈而過,緊接黃龍商圈,是杭州市中心地區(qū)商業(yè)、貿易、旅游、文化、娛樂的大動脈。為驗證網友說法,記者便以這條路為樣本進行實地體驗。
體驗一:堵到專車不愿接單。6月24日,傍晚6點,浙江省全民健身中心門口,滴滴叫車。1分鐘后無司機接單,2分多鐘后,系統(tǒng)顯示叫車信息已發(fā)送給附近70多輛車,依然沒人接單。記者換另一打車軟件,陳師傅被系統(tǒng)派單,但他表示需20分鐘才能到達記者所在地。多位專車司機透露,晚高峰經過體育場路時,會先關掉司機端,防止被系統(tǒng)派單。
體驗二:綠燈短。傍晚6點30分以前,體育場路建國北路口西向東左轉綠燈時間有40秒,可通過十三四輛車,綠燈結束至下一次通行,等待時間卻有3分半(210秒)。6點30分限行結束后,40秒的綠燈縮減到15秒,每個燈次只能通過三四輛車。綠燈等待時,車輛加塞、變道現象十分常見。
體驗三:排隊長。6月30日,傍晚6點30分,體育場路中山北路交叉口,直行和拐彎方向的車流幾乎每個交通燈次都會打結,經中山北路往西去的車流,從杭州游泳館排到體育場路上。體育場路環(huán)城西路口,全線“龜速”行駛,西向東車輛從延安路口排到環(huán)城西路口,近1公里。杭州市綜合交通研究中心的“杭州實時路況APP”實時數據顯示,此時該路段平均車速僅為12.1公里。
應對擁堵,地鐵、隧道等路政設施頻頻開挖,杭州市區(qū)交通面臨陣痛。
確實這么堵!
官方月報顯示:體育場路多次登上杭城“十大堵”
道路堵不堵,最直觀的數據是車速。然而,2015年1至6月份工作日早晚高峰的平均車速對比往年,變化并不大。2015年上半年體育場路雙向早高峰平均車速是18.8,晚高峰是16.8。2014全年早高峰平均車速是18.6,晚高峰是16.9;2013年全年早高峰平均車速是18.5,晚高峰是16.5。
但是,體育場路卻多次登上杭城“十大堵”排行榜。杭州市綜合交通研究中心發(fā)布的城市道路交通運行月報顯示,去年10月份至今年5月份,體育場路4次登上“杭州晚高峰十大擁堵路段”榜單。體育場路最堵的是去年12月,平均車速為15.9公里/小時,排在當月十大擁堵路段的第四位。最近一次上榜是今年2月,當月全路段平均車速為17.6公里/小時,排在“十大”的第六位。
年年治怎么治?
專家觀點:仍然堵在管理者和現有交管思路
體育場路擁堵,只是杭州全城擁堵的一個縮影。去年5月,高德地圖發(fā)布全國各大城市一季度交通現狀,杭州成為“全國首堵”。三個月后,高德再次發(fā)布報告,首堵“讓”給了上海,不過杭州仍居第二。
截至2014年2月底,杭州全市和主城區(qū)機動車保有量分別達到259.8萬輛和115.7萬輛,年凈增量分別達到27.6萬輛和16.5萬輛,均創(chuàng)歷史新高。從全國來看,杭州機動車保有量排名第七,但是每千人機動車保有量居全國省會城市之首,已超過北京、上海、廣州等城市。機動車保有量持續(xù)增長但道路資源有限,成為杭城擁堵的首要客觀原因。
其次,杭州地鐵建設全面施工。以體育場路為例,2013年底,杭州地鐵2號線建國北路站和鳳起路站相繼開工,工期4年,鳳起路“縮水”,部分路段全封閉;體育場路環(huán)城西路口因地鐵施工多條道路被占;建國北路環(huán)城北路口,正在建設地下通道。周邊施工導致大量車輛改道體育場路。另有路網結構不合理、城市建設滯后等客觀原因。
2013年初,杭州市就根據省委省政府“全面開展全省治理交通擁堵工作”的統(tǒng)一部署,加大工作舉措和推進力度。近兩年,努力完善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新建改造城市道路近90公里,打通影響交通“斷頭路”21條;優(yōu)先發(fā)展公共交通,新增公交專用道(雙向建設)65公里;加強完善區(qū)域交通,開展老居住小區(qū)交通綜合治理......做了不少工作,但是仍然不被老百姓叫好。
早高峰擁擠的高架,已經成為杭州市民上班路上的噩夢。
浙江工業(yè)大學教授吳偉強,10年來專門研究杭州交通,據他最近的調研,80%的受訪者不滿意杭州的交通現狀,95.79%的受訪者評價杭州交通為“擁堵”。面對這一形勢,吳偉強預言:如果現在杭州的交通管理思路和交通管理體制不改變,就算到2019年杭州地鐵成網、快速路全部開通,杭州還會更堵。
吳偉強主要的研究要素有三個:車、路和人。
“去年3月份,杭州宣布限牌,以控制杭州市的機動車保有量。但限牌至今,杭州的道路上跑的車子并沒有理想地減少。目前杭州注冊的私家車專車超過7萬輛,上路的有3萬輛,光上路的專車可能已經抵消了限牌控制的機動車增長量。”吳偉強說,另外一個數據可以說明杭州更堵了——限牌后,杭州市出租車的平均時速降到16-17公里。而限牌前出租車時速在17公里以上。
很多人認為杭州道路天生比較窄,通行效率不佳,吳偉強不這樣認為。他說,是相關管理部門沒有管好。比如劃公交專用道,現在杭州的公交專用道一般劃在右轉車道,這樣就會導致車流匯聚在路口;公交專用道應該劃在道路中央,雙向單車道通行,避免堵在信號燈前。至于杭州人自豪的“斑馬線”讓行,這是一個好措施,但有些路斑馬線(沒有紅綠燈的)太多,相當于減緩了車速,可以設置得更合理些。
對杭州的交通管理模式,吳偉強直言“落后”。據他統(tǒng)計,杭州參與交通管理的部門加起來有10多個,這種分散式的管理造成某些職能重疊,可能出現各部門制定出的措施相互打架的狀況,“‘令出多門、相互抵消、相互對立’的案例并不鮮見”。
針對杭州治堵現狀,吳偉強提出5點建議:1.治堵從糾正錯誤的治堵措施開始;2.遵循交通管理規(guī)律;3.交通管理部門由量的考核改變?yōu)樾实目己耍?.建設和規(guī)劃一定要跟上;5.改革現在的管理體制,政出一門。
(原標題:杭州交通""越治越堵""市民仍吐槽專家:堵在現有交管思路)
本文來源:浙江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