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巖石力學與工程學會日前召開科技成果評價會,以中國工程院院士錢七虎為評委主任的專家組對申報科技成果進行評價。由中鐵十四局集團、中南大學和山東大學等單位完成的長沙地鐵3號線湘江隧道《水下巖溶越江盾構隧道施工綜合技術研究》、長株潭城際鐵路樹木嶺隧道《城市復雜環(huán)境下大直徑盾構隧道穿越京廣線敏感區(qū)施工控制關鍵技術》兩項科技成果,被認定為國際先進水平。
長沙地鐵3號線湘江隧道全長2.65公里,下穿湘江和國家5A級景區(qū)橘子洲。湘江隧道橘子洲段下方是形成于3億年前泥盆紀湘江巖溶發(fā)育區(qū),此區(qū)域的溶洞宛如一個巨大的蜂巢,溶洞見洞率高達80.6%,平均每隔1米就有1個溶洞,在這里施工極易導致地面沉陷、江水貫通,施工難度在國內外罕見。
中鐵十四局項目負責人師慶彬介紹,該公司施工團隊在長沙地鐵建設史上首次選用泥水平衡盾構機,與中南大學聯(lián)合攻關,通過搭建水上鋼平臺,將溶洞處理由水上施工轉換為“陸地”施工,有效解決了技術難題。同時,施工團隊采用創(chuàng)新環(huán)保型材料,用鋼圍筒做“防護墻”,隔斷了施工與江水的聯(lián)系,有效保護了湘江環(huán)境。
長株潭城際鐵路全長96公里,在施工中,樹木嶺隧道盾構左、右線先后10次下穿京廣鐵路大動脈,連續(xù)下穿老舊房屋,施工難度在國內同類型工程建設中首屈一指。負擔該工程施工任務的3臺直徑為9.33米的盾構機,是當時全球最先進的土壓平衡復合式盾構機。中鐵十四局施工團隊通過反復研究及現(xiàn)場試驗,不斷調整盾構機掘進參數(shù)和同步注漿量,成功將地表沉降控制在1毫米范圍內,遠遠小于設計要求的7毫米沉降控制值,被世界隧道協(xié)會的國際專家稱為“了不起的穿越”。
專家組一致認為,這兩項技術成果在水下巖溶地區(qū)盾構隧道建設和城市復雜環(huán)境下大直徑盾構隧道建設領域有著廣闊的推廣前景,科研成果總體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ㄎ?胡琦 程迪 曹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