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路橋資訊 > 正文
“川藏第一橋”的雅康高速瀘定大渡河大橋如何在峽谷“12級臺風”中屹立
2021-06-02 來源:成都商報 

  近日,深圳355米高的賽格大廈連續(xù)發(fā)生晃動,有專家指出,可能是刮風引發(fā)大樓產生共振(渦振)。去年廣東虎門大橋懸索橋發(fā)生橋面晃動,也是由渦振現(xiàn)象引起的。事件也再次引發(fā)人們對“風致振動與高層建筑”的關注:風力如何引起高層建筑振動?

  被稱為“川藏第一橋”的雅康高速瀘定大渡河大橋橫跨大渡河,在峽谷紊亂的風場中經受相當于12級臺風的瞬間風速。該橋主跨長達1100米、索塔高達188米,橋塔頂至水面高差達364米。該橋迄今已是通車運營第3個年頭,在經常狂風大作的西部山區(qū),如何確保大橋穩(wěn)穩(wěn)屹立?記者就此專訪了四川省公路規(guī)劃勘察設計研究院。

  顫振和渦振:

  橋梁安全兩大“殺手”

  參與研究的公司董事、副總經理蔣勁松從事橋梁設計30余年,曾任公司橋梁勘察設計分院總工程師。他向記者介紹,抗風設計主要運用于懸索橋和斜拉橋這樣的大跨度、相對柔性的橋梁。風力作用下產生的風致振動——如顫振和渦振,則是影響橋梁結構安全的兩大“殺手”。

  顫振是大跨度橋梁在極端風速下可能出現(xiàn)的一種風致振動現(xiàn)象。在風場作用下,橋梁結構的振動行為與周圍風場的變化形成耦合,作為空間結構的橋梁系統(tǒng),從流動的空氣中不斷吸收能量,從而出現(xiàn)發(fā)散性自激振動。

  顫振問題一直都是橋梁風工程研究的焦點。這種不收斂的振動,是橋梁結構風致振動中最危險的振動形式。渦振則是大跨度橋梁在低風速下容易出現(xiàn)的一種風致振動現(xiàn)象。在風場作用下,當空氣繞流橋梁構件后,交替脫落的渦旋引起橋梁振動。由于渦振屬于較低風速區(qū)內的有限振幅振動,并非發(fā)散性振動,雖然對結構的安全影響較小,但是振動產生的不舒適感可能影響橋上車輛的行駛安全。

  試驗了幾十種措施

  終于找到抗風三大“法寶”

  蔣勁松告訴記者,與海面上的風幾乎平吹不同,大渡河峽谷之中氣象多變、風場紊亂,瞬間風速能達到32.6米/秒,相當于12級臺風風速。受復雜地形地貌影響,橋址區(qū)易出現(xiàn)大風攻角來流,也就是說風的來流方向與橋梁橫斷面所夾角度大。橋位處的來流主要是兩岸雪山和谷底之間的溫差形成的山風,山風大部分均是從上往下流動,從而使得橋位處的風攻角以負攻角居多。

  相關研究課題從2012年開始啟動。在確定實際結構發(fā)生渦振的可能性較低之后,設計人員將主要精力投向防顫振,試驗了幾十種措施,最后組合了試驗驗證最優(yōu)的方案,運用氣動措施、結構措施和機械措施三大“法寶”。

  蔣勁松表示,其中最可靠的措施便是氣動措施。瀘定大渡河橋的設計采用了部分封閉中央開槽,并在橋面板中央上、下側設置穩(wěn)定板,進行氣動優(yōu)化。同時,還在側向風較大的區(qū)域防撞護欄上方設置了防風屏障,以保證橋上行車的安全性和舒適性。

  在結構措施方面,瀘定大渡河大橋首次采用了鉸接式耗能型中央扣,限制主梁和主纜縱向錯位,提高結構的扭轉剛度,從而提高橋梁抗顫振性能,達到抗風目的。同時,防屈曲支撐的中央扣,又能在強烈地震中首先“屈服”,桿件退出工作,減少反作用力,從而保護主梁不被破壞。

  所謂機械措施,則是安裝輔助裝置增大結構阻尼,或在結構上附加一定質量的重物來提高結構的氣動穩(wěn)定性,從而降低風振響應。瀘定大渡河大橋則是在主梁兩端各安置了兩個粘滯阻尼器,當油通過節(jié)流孔時產生節(jié)流阻力,等于給橋梁裝上了“安全氣囊”。

  公司橋梁勘察設計分院副總工程師陶齊宇告訴記者,常規(guī)風攻角作用下,大于90m/s的風速才可能引起瀘定大渡河大橋的顫振。但目前看來,橋址現(xiàn)場還達不到其顫振臨界風速。

  記者 嚴丹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進行處理。)
?
Copyright © 2007-2022 cnbridge.cn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務熱線:010-64708566 法律顧問:北京君致律師所 陳棟強
ICP經營許可證100299號 京ICP備10020099號-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031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