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錫清名橋,位于江蘇省無錫城區(qū)古運河與伯瀆港交匯處,飛架運河兩岸。該橋原名清寧橋,至道光年間,因諱道光皇帝的名字旻寧改名為清名橋,也有人稱它為“清明橋”。
該橋始建于明萬歷年間(公元1573年至1619年)。清康熙八年(公元1667年)重建,咸豐十年(公元1860年)毀于戰(zhàn)火。同治八年(公元1869年)由本邑恒善堂的吳汝渤等回人集資重建。
清名橋為單孔石拱橋,橋長43.2米,寬5.5米,高8.5米,橋孔跨度13.1米,全系花崗巖堆砌而成。因兩岸地勢高低關(guān)系,東西石級不等,東有石級46級,西有43級。
橋拱圈為江南常見的分節(jié)平列式,共11節(jié),圈洞兩面的圈石上,各有題刻。橋欄上沒有雕飾,每側(cè)立兩個望柱,顯得十分古樸.整座橋造型勻稱,穩(wěn)固雄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