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古橋 > 正文
風塵仆仆茶馬道 風風雨雨漣漪橋
2012-09-03 來源:中國橋梁網(wǎng)整理

  在以普洱為中心通向昆明和中原的 “茶馬古道”北路上,有一座以水波命名的橋梁——漣漪橋。它是“茶馬古道”進入思普境內(nèi)最宏偉、美觀的橋、房、亭結(jié)合的橋梁。被人們稱為千里迤南古道第一橋。

  漣漪橋座落在具有雙子星城美譽的墨江縣城南郊聯(lián)珠河和清溪河交匯處。隨著社會和經(jīng)濟的發(fā)展,墨江這個昔日“茶馬古道”的重要驛站,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城市日漸繁榮。漣漪橋已經(jīng)成了縣城的一部分了。

  據(jù)《墨江哈尼族自治縣志》和《墨江哈尼族自治縣地名志》記載,漣漪橋始建于康熙初年,道光二年(1822年)被洪水沖毀,道光四年(1824年)重修。同治元年(1867年)墨江大水,又被沖毀。為方便過往馬幫、商賈,他郎廳署游擊將軍孫世恒等邑紳捐資于同治九年(1870年)重修,光緒二年(1876年)落成。橋身系土磚木混合結(jié)構(gòu),木梁,木板鋪橋面,木架筒、板瓦屋面。橋正中魁閣樓瓦屋面為四面分水。橋身長27米,寬4米。橋中心魁閣為5.5×5.8米,高16米。河中橋墩以條石順水方向砌成梭形,使流水順暢,岸坡穩(wěn)固。橋墩長22.8米,寬8.4米,每孔凈跨8米。修橋投資共用了白銀2384兩。漣漪橋的特別之處是橋中心的魁閣樓是一座方形二層樓亭,并于兩邊的兩座小魁閣樓渾然一體,青瓦粉墻,四角飛檐,錯落有序,美觀大方,看起來結(jié)構(gòu)嚴謹,古樸優(yōu)雅,玲瓏標致。橋上的過道左右,木板相連,置有椅凳,供游人或過客歇腳休息。

  古道的馬幫已經(jīng)遠去,漣漪橋至今猶存。踏上修茸一新的漣漪橋,腳下流水波光粼粼,漣漪成調(diào)。憑欄遠眺,叮咚水聲,使人遐想幽思。“茶馬古道”著載遙遠的歷史,帶著普洱茶香,仍在走進你我的生活。

  茶馬古道上唯一用水波命名的漣漪橋。


Copyright © 2007-2022 cnbridge.cn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務熱線:010-64708566 法律顧問:北京君致律師所 陳棟強
ICP經(jīng)營許可證100299號 京ICP備10020099號  京公網(wǎng)安備 1101080202031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