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瀛橋趣聞傳說
2013-04-03 來源:
提到鹽城二橋,鹽城人都知道,登瀛橋和太平橋?,F(xiàn)在叫鹽城三橋,增加了小海橋,三橋相連,橫跨于串場河與蟒蛇河交接處,是鹽城的地理坐標(biāo)。
曾經(jīng)有報紙報道過,說董加耕回答了主席的提問:“登瀛橋和太平橋”,主席擺手糾正:我說的不是橋,是兩位文豪,胡喬木和喬冠華。事實并非如此,而是董加耕因為激動緊張的心情,加之主席的湖南口音,一時未能聽懂,所以沒有回答,主席見他默不作聲,就笑著說:你們鹽城出了兩個大筆桿子,一個是胡喬木,一個是喬冠華。
隨著歲月流逝,名人的趣聞軼事和偉人的談笑風(fēng)生已成為人們心中永恒的記憶。然而,無論是二橋,還是二喬,都是鹽城人文歷史上的濃墨重彩。隨著現(xiàn)代城市的堀起,雖然登瀛橋魚市口的昔日繁華早已被現(xiàn)代人們淡忘,但是作為鹽城的子子孫孫,不能忘卻我們祖祖輩輩足跡的見證,作為一個喜好鹽城人文歷史的人,將見之于史料記載的登瀛橋的歷史佳話變成網(wǎng)絡(luò)文字供后輩知曉,何不快哉!
昔日的登瀛橋西接小海灘(先鋒島),東連聞名遐邇的建軍路商業(yè)街,北面是輪船碼頭,沿橋大大小小的碼頭和商埠數(shù)百家,是鹽城水陸通瞿、商賈云集之地。在登瀛橋與太平橋之間,檣帆林立,商鋪密集,車水馬龍,人聲鼎沸。這里是南來北往商船集散地,是里下河地區(qū)魚鹽糧棉貿(mào)易中心。
登瀛橋的建橋時間可追溯到明朝,登瀛橋橫跨串場河上,如長虹臥波,登橋臨水,在落日余輝中,看水中倒影,令人賞心悅目。舊時,當(dāng)晚霞輝映之際,登橋四望,河天一色,波光粼粼,流光溢彩。若有漁舟輕輕劃過水面,則船過驚天,破月摘星,浪花起舞,魚鳥飛騰的景色令人陶醉,故《淮安府志》稱其為“登瀛晚霞”,《鹽城縣志》記載為“登瀛晚眺”。熟知本土文化的人都知道“登瀛晚眺”是鹽城明清八景之一,有清朝道光年間邑人高岑所作鹽城八景詩之《登瀛晚眺》為證:
眾仙攜手共登瀛,入畫芳菲一望平。
近郭夕陽晴更好,照人春水晚逾明。
綠楊芳草花邊路,紅杏青簾柳外城。
日落長歌連轡返,隔煙遙聽賣餳聲。
如今,鹽城八景只有“瓜井仙蹤”、“大湖秋月”兩景尚存,其他景點都已湮沒。文人騷客眼中的登瀛美景則于平民百姓卻是不屑一顧,為了生存而掙扎于天地之間依靠鹽城水土養(yǎng)育的先民們,首先需要的是美好的生活,鹽城的一草一木連系著先民們的血脈,寄托著百姓美好的愿望,于是就產(chǎn)生了善良的民間傳說。
新編《鹽城縣志》記載了鮮為人知的或即將在一些人記憶中湮沒的登瀛橋的傳說:相傳鹽城有兩個叫“登瀛”的人,一個叫李登瀛,一個叫陳登瀛。這兩個人是同年、同月、同日生,可是家境不同。李登瀛有萬貫家財,應(yīng)有盡有;陳登瀛夫妻兩人,吃了早飯愁晚飯。有一天,陳登瀛從一家大船上拿了一條鐵繩鏈子,到城隍廟里把大菩薩、小菩薩一個個拴起來,晚上,他就睡在大殿上,這是當(dāng)時的一種習(xí)俗,叫“宿齋”。城隍老爺見陳登瀛睡在大殿上,就與他夢中談起話來。
陳登瀛說:“我和李登瀛同年同月同日生,為什么他富我窮?”
城隍老爺回答他:“李登瀛發(fā)財沒大壽,又無后代,你現(xiàn)在雖窮,將來有大壽,而且兒孫滿堂。你是要發(fā)財,還是要大壽呢?”
陳登瀛想了一刻說:“我窮夠了,要發(fā)財。”
城隍老爺點點頭說:“好,我就叫你發(fā)財,不過,發(fā)了財就沒有大壽了。”
第二天,陳登瀛到家時,老婆已病倒在床上不省人事了。就在這時,一個老和尚突然到來對他說:“我可以治好你家娘子的病。”老和尚未進(jìn)房,就往地上一倒,娘子一嚇,一點病都沒有了。夫妻兩個急忙去拉,哪里拉得動啊,已經(jīng)變成金和尚了。再到堂屋把包袱解下來一看,里面全是金銀財寶、珍珠瑪瑙。
陳登瀛真的發(fā)財了,但他忘不了城隍老爺說的話:三十六歲那年某天就要死的。于是,他和李登瀛商議好,各人買條船,到杭州等地去玩一趟,就是死也夠本了。沒過幾天,兩條船就在現(xiàn)在的登瀛橋這個地方準(zhǔn)備出發(fā),當(dāng)時河上還沒有橋,只有個小渡船擺渡,來往行人又多,每趟都是擠得滿滿的。當(dāng)陳、李二人的船剛動身時,不料,發(fā)現(xiàn)小渡船翻了,陳登瀛趕快叫船上水手停船救人,但還是有十幾人被淹死了。
陳登瀛心里十分悲痛,他想來想去,如果這地方有座橋,這些人就不會死了,我現(xiàn)在有錢,為何不做做好事喃。隨即就同李登瀛商量在這河上合伙造橋,等橋建好了再去杭州。李登瀛搖頭說:“我還有幾年的陽壽,哪有閑情再管別人的事呢!”陳登瀛說:“你走吧,我把橋建好了再出去玩。”
就這樣,陳登瀛在鹽城獨造一座橋,取名叫“登瀛橋”。橋造好了,陳登瀛才帶上妻子兒女乘船出去游玩。到了蘇州一帶,看見有成千上萬的受災(zāi)饑民,陳登瀛就用自己的金銀財寶在蘇州買糧放糧,一連放了幾個月的糧,直到第二年開春,饑民們回家種田,他才開船往杭州。
因為陳登瀛造了登瀛橋,又賑濟(jì)災(zāi)民,后來城隍老爺又給他添了壽,一直活到80多歲。
登瀛橋的傳說表現(xiàn)了鹽城先民們積善行德的傳統(tǒng)美德,好人有好報、善有善報是百姓心中的美好祝愿,我們后輩應(yīng)將其作為精神財富發(fā)揚光大,為我們鹽城的公益事業(yè)作出力所能及的貢獻(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