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橋涵軟土路基加固的施工技術
2015-08-26 
   所謂軟土一般是指處于軟朔或者流朔狀態(tài)下的粘性土其特點是天然含水量大、孔隙比大、 壓縮系數(shù)高、強度低并具有蠕變性、觸變性等特殊的工程地質性質工程地質條件較差。在軟土地基上修筑路基若不加處理或處理不當往往會發(fā)生路基失穩(wěn)或過量沉陷導致公路破壞或不能正常使用。習慣上常把淤泥、淤泥質土、軟粘性土總稱為軟土。

   路基是公路線形的主體,它貫穿公路全線,是路面的基礎, 路面又靠路基來支承, 沒有穩(wěn)固的路基就沒有穩(wěn)固的路面,尤其在軟土路基的設計,對其設計要求就更高,因為其基底下臥層一般為含水量很大、承載力極低的淤泥,所以這需要按其物理力學性質及深度不同均應采取相應的軟基處理方法進行加固處理。

   一、軟土地基的一般施工程序

   對淤泥層厚度砂墊層填至 50~100mm 時,埋設沉降觀測板和位移樁,對砂墊層結束后,正式開始填筑路堤,其中穿插進行涵管、砂袋護坡等工序。在沼澤地段,除以上工作外, 由于地下水位較、積水深、淤泥層厚、排水困難、蘆葦茂盛等原因,推土機等機械無法直接作業(yè),必須先修筑施工便道。在便道的基礎上用特殊挖泥清淤設備(如挖泥船、水陸兩用挖土機等)全部清除路堤底部范圍內的淤泥,邊挖邊運,倒人指定淤泥棄土場,同時選用中砂、 粗砂等透性比較好的材料分層換填,直至原地面標高。

   換填結束后,在路堤底部鋪設 B 型土工布,并在其上路堤兩側碼堆砂袋,在砂袋內側施工砂墊層。砂墊層完成后,再在砂墊層斜面上鋪設 A 型土工布,并在其上填筑路堤。路堤施工完成后, 在沼澤地段全長范國內,沿路堤兩側施工沉排和石籠,用以保護土工布和砂袋,防止兩側水流對路堤的侵害。 淤泥棄土場要求場地穩(wěn)定,排水良好,且不會對公路本身及周圍建筑物造成損害。

   二、加固的方法

   1、袋裝砂井(塑料排水板)排水固結法

   它是在軟土路基中設置一系列豎向排水體(袋裝砂井,塑料排水板),在其上鋪設砂墊層或砂溝,人為地增加土層固結排水通道,縮短排水距離,配合堆載預壓、真空預壓或真空堆載聯(lián)合預壓,從而加速軟土的固結、加速強度的增長。排水固結法對消除軟基次固結沉降的效果不明顯。

   2、擠密砂樁

   砂樁是由于蒸汽或柴油打樁機或振動打樁機在松散的砂性土或人工填土中沖擊或振動成孔并灌填砂料后形成的樁體。在成樁過程中,由于以周圍砂性土產(chǎn)生了擠密作用,或同時產(chǎn)生了擠密或振密作用,從而提高了周圍土體的密度,改善了地基的承載性能和整體穩(wěn)定性,減少了地基的沉降。擠密砂樁最初主要用于擠密砂土地基,隨著高效能專用機具的出現(xiàn),又逐漸用于可液化粉土地基的加固。近年來,通過與預壓法聯(lián)合使用,在軟弱粘性土地基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成為一種用途極為廣泛的地基處理方法。

   3、碎石樁(振沖置換法 )

   它是利用單向或雙向搬起石頭砸自己的振動頭,邊噴高壓水流邊下沉成孔,然后邊填入碎石邊振實,形成碎石樁;使樁體和原來的粘性土構成復合地基,以提高地基的承載力和減少沉降。但根據(jù)《公路軟土路基路堤設計與施工技術規(guī)范》 規(guī)定,采用濕法施工(水振動),地基的十字板抗剪強度應大于 15KPa,干法施工(沉管法等),地基的十字板抗剪強度應大于 10KPa,對于未能達到要求的土質,采用碎石樁時須慎重,應通過試驗確定其適用性。

   4、水泥噴粉樁(攪拌樁)

   它是利用水泥作為固化劑的主劑,通過特別的深層攪拌機械,在地基深處就地將軟土和固化劑強制攪拌,形成堅硬的拌和主體,與原地層形成復合地基。它分為漿噴法和粉噴法兩種,當土質的天然含水量大于30%、塑性指數(shù)大于10 時宜采用粉噴法,且粉噴法在相同的攪拌時間內要比漿噴法獲得的強度要高,強度的離散性要?。坏蹏姺]有漿噴法施工簡單, 其施工質量也沒有漿噴法容易控制。由于其工程單價較高,對整體工程造價影響較大。

   5、動力排水固結

   它通過設置豎向向排水體系(袋裝砂井或塑料排水板)和水平排水體系(中粗砂墊層和盲溝),并結合靜荷載(填土堆載)和動荷載強夯夯擊能),使得地基在較短時間內完成大部分固結沉降,成為超固結土,大大降低工后沉降并迅速提高承載力;此外,還可實現(xiàn)對地基的預震作用,有效地消除砂土液化;該法還有利于地下管線的開挖埋設。運用這一方法,可在較短時間內從根本上改善地基土的物理力學特性,具有效果、工期、經(jīng)濟上的綜合優(yōu)勢。但此法處理深度通常不超過10米,且受場地條件限制。

   三、施工現(xiàn)場常用處理軟土路基及彈簧土方法

   在施工中經(jīng)常碰到的情況多數(shù)不是軟土地基因為如果有軟土地基一般情況在設計時應該根據(jù)地質資料提出處理方法。多數(shù)情況是有局部地段地質情況和原來設計不同出現(xiàn)局部地基承載力達不到設計要求或者由于局部地段含水量過大原有排水系統(tǒng)不暢原有地基土質滲水性不好造成地基軟彈翻漿彈簧土地段。根據(jù)出現(xiàn)的這些情況一般常用的方法主要有:換填:這是最常用的方法。對于軟基面面積少而且土層薄比如有些淤泥質土可采用人工或機械挖除路堤下全部軟土換填強度較高的粘性土或砂、礫、卵石、片石等滲水性材料。來提高基底承載力換填的深度要根據(jù)承載力確定。這種方法最大有效處理深度3米。

   拋石填筑:就是在有軟土或彈簧土以及有積水的路段填石頭填石的高度以露出要處理的路段原有土層或積水高度為宜。在填石的過程中注意一定要用推土機把石塊壓實不能出現(xiàn)軟彈現(xiàn)象。然后再填筑土方。 盲溝:就是在要處理的路段根據(jù)要處理的路段的長度在橫向或縱向挖盲溝盲溝通常用滲水性大孔隙填料或片石砌筑而成。也可以填入不同級配的石塊起到排水的功能。注意盲溝的出口要與排水溝連接以便把路基中的水排出路基。排水砂墊層:排水砂墊層是在路堤底部地面上鋪設一層砂層作用是在軟土頂面增加一個排水面在填土的過程中荷載逐漸增加促使軟土地基排水固結滲出的水就可以從砂墊層中排走。為確保砂墊層能通暢排水要采用滲水性良好的材料。宜選用中粗砂砂的含泥量小于0.074mm 砂粒不宜大于 15。砂墊層一般的厚度為 0.6-1.0 米。為了保證砂墊層的滲水作用在砂墊層上應該填一層粘性土封住水不讓水返上路基。在路基兩側要修好排水溝通過砂墊層滲出的水通過排水溝排出路基外保持路基的穩(wěn)定。石灰淺坑法: 由于粘性土含水量影響施工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 34 彈簧土 34 松軟現(xiàn)象。一般較輕的可以采用挖土曬干敲碎回填:34石灰淺坑法34可以用于各種不同面積的路段就是說大面積可以使用小面積也可以使用。具體做法是:挖 40cm-50cm 方形或圓形深一般1m上下的坑清除坑內的滲水最好挖好坑后第二天清除滲水放入深為坑深 1/3 生石灰即可回填碾壓??拥男芯嗪涂泳嘣谳p度彈簧路段為 5-6m 在嚴重彈簧路段為 3-4m。

   四、軟基處理方案設計

   通過近幾年新建公路橋涵道路所采用各種軟基處理措施的效果進行分析比較, 并結合在周邊地區(qū)的軟基處理工程經(jīng)驗,考慮綜合采用淺層換填墊層、袋裝砂井結合堆載預壓等地基處理方法,現(xiàn)將各種方法的特點及適應性敘述如下:

   1、硬殼層較厚處理特點

   軟土層埋深大路段,因路基填方高度小,路基總沉降不大(須保證工后沉降小于30cm),主要考慮提高地表(路床或路堤)承載力和減小工后不均勻沉降問題,可采用換填墊層結合多層橫向加筋的方法,既可收到較好的效果,又可降低造價,縮短工期。

   2、硬殼層薄處理

   軟土層厚度較大路段,若工期較為寬松,可采用袋裝砂井堆載或超載預壓處理軟基。預壓期4-6個月。但從地質縱剖圖來看,此路段長度不大,約200-300米,也可采用水泥攪拌樁處理,處理深度控制在15米之內,對總造價影響很小。

   3、對構筑物兩端等工后沉降要求較高的路段,采用水泥攪拌樁處理。復合地基方法可有效消除路基次固結沉降。樁間距按復合地基沉降計算確定,涵洞處為 1.5m 左右,橋臺附近為1.2m-1.5m。為使路基與橋臺的沉降更好地過渡,往路基方向30m 為樁距漸變段,樁間距按由橋臺到路基方向樁間距由1.2m分兩段漸變?yōu)?.5m 的原則布置,分段間距10m,并在樁頂鋪設一層級配碎石墊層,其上再設一層雙向拉伸土工格柵加筋,涵洞基礎范圍內不鋪土工格柵。對于管線,涵洞等構造物,基底的設計高程即級配碎石墊層的高程。

   總之,軟土路基處理過程中要保證施工質量,必須注意工程的科學管理,嚴把質量監(jiān)督關,在質量控制上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入手:一是施工過程中的質量控制,即找到能控制施工期間的進尺速度的儀器,動態(tài)地監(jiān)控這些參數(shù),保證材料的均勻而連續(xù),使工程符合設計要求。二是成樁后的質量檢測,一旦發(fā)現(xiàn)問題馬上進行處理,對施工過程中的控制結果及時反饋,確保施工質量滿足設計要求。
Copyright © 2007-2022 cnbridge.cn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務熱線:010-64708566 法律顧問:北京君致律師所 陳棟強
ICP經(jīng)營許可證100299號 京ICP備10020099號  京公網(wǎng)安備 1101080202031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