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路橋精英 > 正文
焊出鐵路貨車最高速的金藍領
2015-12-23 

        張玉斌希望更多的人加入焊工這個職業(yè)。

        2008年,當“鐵路大廠”一行5人奔赴德國軌道交通裝備展時只帶了一樣展品:一個重量為6噸的Y25轉向架。為了順利拿到歐洲訂單,這座百年大廠可謂下了大本錢,如果樣品得不到認可,巨額運費將有去無回。

        4年后,40輛裝備著80個Y25轉向架的鐵路罐車乘郵輪開赴法國,開啟了中國軌道交通裝備出口歐洲的先河,同時也標志著自1825年世界誕生第一條鐵路以來,歐洲首次迎來歐美以外的鐵路裝備產(chǎn)品。這批訂單恰恰是因為當年的那嘲賭博”,而當時最大的籌碼是一位濟南焊工——張玉斌。

        手藝如何用產(chǎn)品說話

        初見這位被稱為“金藍領”的車間主任,相信不少人會有些奇怪,除了一身藍色工作服上左一道右一道的黑印,哪里能找到一點“金”的影子。仔細了解才知道,原來“金”指的是張玉斌頭上的“光環(huán)”——作為央企優(yōu)秀黨員,火車頭獎章獲得者,電焊高級技師、國際焊接技師的他,可以說在這個職業(yè)已經(jīng)登頂。

        當記者為這些頭銜感嘆時,他又淡淡地說:“榮譽是榮譽,焊工是個體力活,更是個技術活,手藝如何還要用產(chǎn)品說話。”

        20年的廠房洗禮,已讓曾經(jīng)年少輕狂的小伙子,變成了一個踏實務實的大叔,甚至還有些“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1995年,張玉斌從濟南鐵路機械學校畢業(yè)進入中國北車濟南軌道裝備公司,只是因為簡單的一句話:“焊工焊工,打著火就是三級工。”

        拿著241元錢,當學徒的日子是悠閑的,但一旦有了目標便開始忙碌起來。“最初目標很簡單,能焊關鍵部件多拿點錢。”于是,他開始白天焊、晚上焊,吃完飯焊,睡醒覺焊……以至于兩年發(fā)一身的工作服,一年時間就已破損褪色。

        “我很幸運,剛到工廠時,我的師傅就是公司的高級技師、勞模,技術、人品都是一流;我的師兄是北車藍領,不但自己干得好,教人也有一套。他們讓我慢慢地喜歡上電焊。”在張玉斌看來,身邊的人又給了他做精這行的新理由。

        就這樣,在后來整個Y25轉向架試制過程中,張玉斌一個人就把“Y25轉向架橫梁上下蓋板與邊板焊接缺陷控制”、“Y25焊接轉向架構架焊接變形控制”和“新型焊接轉向架導框體焊接變形控制”三個技術難題作為攻關立項。冒著40多攝氏度的酷暑,帶領班組成員僅用了兩個月就全部攻克。

        在德國軌道交通裝備展上,當客戶看到弧線均勻優(yōu)美的焊縫時,堅持認為是機械焊接,當?shù)弥鞘止ず附訒r,都嘖嘖稱奇,豎起大拇指。

        火車提速是“焊”出來的“張玉斌的‘作品’在世界出名了。”這件事傳遍了整個北車集團,隨之而來的是多次被上調的機會。但他沒有走,因為40多歲的他已經(jīng)離不開車間,離不開焊工這個職業(yè),更不愿離開那些一起奮斗多少個晝夜后喝扎啤擼串的“戰(zhàn)友”。

        于是,來自德國、法國、美國、伊朗等國家的代表團相繼來到濟南。張玉斌不會外語,有時翻譯解釋不清楚的,他就拿起“老家伙”邊比劃邊焊,一遍又一遍地演示“絕活”,甚至比講解更詳細更形象。

        而真正與世界的對話,這僅僅只是開始,中國把高鐵技術帶到全球,讓他的對話面變得更寬更廣。

        “國外建高鐵,就需要高速貨車,80km/h的速度已經(jīng)跟不上了。”時速160km的轉向架是張玉斌的下一個挑戰(zhàn)。

        轉向架的各項參數(shù)直接影響火車速度,在配重體焊接轉向架的生產(chǎn)過程中,導框體焊接變形更是個難點。而且長達2米多的焊縫公差僅在1mm,平面度公差2mm,理論上來講,對于2米多長的焊接結構,變形公差范圍±4mm是比較正常的,焊接結構這么高的尺寸要求在以往的焊接生產(chǎn)上是沒有的。

        靠著張玉斌設計焊接,“鐵路大廠”試制的快捷行包車一舉跑出了每小時178.6km的試驗速度,堪稱國內貨車第一速。去年,自主研發(fā)的200km/h高速貨車轉向架,在西南交通大學牽引動力國家重點實驗室滾動振動實驗臺跑出了350km/h的世界鐵路貨車最高速。

        就算眼花但心手不“花”

        在焊工職業(yè)里,張玉斌已經(jīng)培養(yǎng)了3名電焊高級技師、7名電焊技師,還有很多焊工,如今的他卻開始憂慮起來。

        目前,公司的電焊作業(yè)正在改變,很多手工作業(yè)都逐漸被新買的機械手所代替。就算是張玉斌也不得不承認,機器人操作的焊接更加完美,他擔心在未來的某一天,師傅傳承的工匠手藝會被機器操作員所代替而成為歷史。但重要的是,在很多特殊情況下,機器焊接是代替不了人的。

        對于這座有著104年歷史的老廠子來說,他聽過很多老焊工的故事,知道很多獨特的焊接技巧,見證了從鉚焊分工到合為焊工的時代變遷。

        他說,每一個焊工由于職業(yè)原因,老了都容易眼花,這很正常,但心和手若是“花”了,就像呂劇、梆子等戲劇一樣將無法傳承。

        “今年年初,由于北車和南車合并,廠里的很多訂單都沒有開工,員工也是發(fā)的基本工資,有兩個年輕的同志曾找我談心要離開,都被我勸住了。”張玉斌說,現(xiàn)在的社會誘惑太多,臘山立交橋下的焊工日薪180元很搶手。一旦離開,就再也接觸不到這種高端裝備焊接產(chǎn)品了。

        他堅信,隨著國外高鐵訂單,憑借北車集團軌道交通裝備公司的產(chǎn)品質量和口碑,將會開拓更大的市場,焊工將會擁有更大的用武之地。

        “前段時間,第43屆世界技能大賽上,咱國家還在焊接項目中拿了金牌,這是中國焊工的驕傲。”20年過去了,張玉斌還是愿意堅守這個職業(yè),希望更多的人加入這個職業(yè),就像師傅如何教他焊絲點火,就像師兄如何幫他焊出完美弧形,就像開始他背負焊工這個名字,用產(chǎn)品證明一個工匠的手藝。(本報記者張碩)

 
        
Copyright © 2007-2022 cnbridge.cn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務熱線:010-64708566 法律顧問:北京君致律師所 陳棟強
ICP經(jīng)營許可證100299號 京ICP備10020099號  京公網(wǎng)安備 1101080202031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