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路橋精英 > 正文
“天梯高速”塑造者:279座橋梁架起“云端高速”
2016-10-12 
        (原標題:“天梯高速”塑造者:279座橋梁架起“云端高速”)

        人物名片

        牟廷敏,1964年出生,四川南部人。教授級高級工程師,現為四川省交通廳公路設計研究院副總工程師。

        自1988年參加工作,一直從事橋梁技術開發(fā)與設計,在鋼管混凝土橋、鋼-混凝土組合橋和水泥混凝土材料等領域成就突出,是我國鋼管混凝土橋梁領域的領軍人物之一。

        代表作品:四川合江長江一橋、四川合江長江三橋、重慶巫山長江大橋、廣東東平大橋、干海子特大橋、臘八斤大橋等。

        從成都至西昌,沿干海子隧道前行,道路如巨龍繞山爬升,猶在云端。緊接著是干海子特大橋,道路再次盤旋爬升。站在高點,干海子大橋如巨無霸“過山車”,忽而山巔飛馳、忽而消失在隧道……

        干海子大橋上,游客川流不息;干海子大橋下,牟廷敏再次前來,帶隊員扛著儀器,定期監(jiān)測著大橋數據變化。

        他是雅西高速橋梁的設計者,干海子大橋、臘八斤大橋便出自他手,他也成就了雅西“云端上的高速”的美名。

        “天梯高速”塑造者/

        279座橋梁架起“云端上的高速”

        8月30日下午,在成都武侯祠對面的辦公樓,牟廷敏匆匆從橋梁設計分院來到設計院本部,瘦削的臉型、框架眼鏡……給人以干練的感覺。

        泡了一杯茶,沒來得及端起來,手機響了,一位同事和他商談預算造價。不到一會兒電話又響了,這次是下屬來電,向他請示設計方案。

        雅西高速的橋梁,皆由牟廷敏帶領的設計團隊設計。雅西高速從海拔630米爬升到3200米,這2600米的海拔落差,意味著路每延伸一公里,平均海拔便上升7.5米,因而得名“天梯高速”、“云端上的高速”。

        整整279座橋梁,再加上25座隧道,橋梁和隧道占到全部里程的55%,在崇山峻嶺間,橋隧首尾相連,十分壯觀。

        牟廷敏說,簡單一點講,雅西高速是從第二階梯向第一階梯爬升,途經橫斷山區(qū),穿越地質災害頻發(fā)的深山峽谷和地震斷裂帶,施工難度極大。

        雅西高速,已經不僅僅是一條高速公路,沿途秀美的風景,包括栗子坪、彝海等,也吸引了大批游客前往。途經雅西高速,汽車剛駛出隧道,又駛上大橋,忽隱忽現,以干海子大橋、臘八斤大橋最為著名。

        其實早在2006年,已開始論證干海子大橋,初步定下簡支梁的設計方案。牟廷敏設計團隊考慮到增加橋梁抗震烈度,又提出了一個新方案,一波三折,直到2009年,新方案才被批準動工。

        牟廷敏口中的新方案,即全鋼管混凝土桁架梁橋。簡單來說,干海子大橋的橋墩不是普通混凝土柱子,而是用澆灌混凝土的鋼管銜接而成。

        他解釋說,把混凝土澆在鋼管中,再用鋼管架設橋墩,可以減輕結構自重55%以上,減少樁基數量近一半,很適合高地震烈度山區(qū)。

        從設計到完工,干海子特大橋用了6年,也創(chuàng)造了4個世界第一的紀錄。大橋已經通車四年,為了監(jiān)測大橋數據變化,牟廷敏常會帶隊前往干海子大橋,進行實時記錄。

        “跨長江”專業(yè)戶/

        從事28年橋梁設計常和長江打交道

        雅西高速幾大橋梁,只是牟廷敏橋梁生涯代表作品之一。如今,他已成為國內鋼管混凝土橋梁領域的領軍人物,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他的一位同事告訴記者,搞了幾十年技術后,他喜歡別人叫他牟工,他喜歡這個稱呼。

        1988年畢業(yè)后,他被分配到了四川交通科學研究所。初出茅廬時,他在所里做混凝土實驗,1991年去日本學習后,又從事結構試驗、測試和橋梁設計。直到畢業(yè)十年后,他第一次獨挑大梁,設計出重慶合川嘉陵江大橋。“橋梁設計是一個整體工程,必須從基礎學起。”

        除開雅西高速,重慶巫山長江大橋、重慶云陽長江大橋、四川合江長江一橋、四川合江長江三橋、廣東佛山東平大橋等特殊橋梁也是牟廷敏團隊的作品,和長江打了很多年交道,堪稱“跨長江”專業(yè)戶。

        在多個紀錄面前,牟廷敏堅持認為,追求破紀錄是毫無意義的,安全才是橋梁設計的第一要義。

        據他介紹,在2000年以前,橋梁設計更多考慮安全和經濟,對環(huán)境影響較大。但近幾年,環(huán)保被引入設計中,要盡可能減少對環(huán)境破壞,“這是橋梁設計理念的不斷進步。”

        “橋梁設計要和當地歷史文化、自然環(huán)境相協調,才能讓大橋有內涵,而不是一堆丑陋的構造物。”提到美觀,他推薦了廣東東平大橋。

        這座位于廣東佛山東平河的大橋,采用了造型別致、線型優(yōu)美的組合體系。遠看東平大橋,紅色的橋體飛越河的兩岸,橋拱大小相連,好似彩虹般壯麗,也成為當地的地標式建筑。

        2012年,該橋與橋長6公里的杭州灣跨海大橋一起,榮獲“2011年度詹天佑土木工程大獎”。一座地方橋梁與國家重點工程并肩折桂。

        工地辦公室兩頭轉

        不玩微信“技術宅”

        時隔一個月,10月10日,華西都市報記者再次致電牟廷敏時,他正在阿壩州一處橋梁工地,電話里的工地機器轟鳴,聲聲在耳。

        牟廷敏說,橋梁設計者和工程師,不僅是畫圖紙,一個完整的設計方案,首先需要實地踏勘、再多方比較確定方案。正式施工后,工程師還得住在工地,指導施工,時常幾個月不回家,“不在辦公室就在工地,對了,還有實驗室嘛。”

        每逢地質災害過后,道路需要搶通,設計師們也要沖上去搶險救災。在汶川地震發(fā)生后,他先后趕赴青川、映秀等重災區(qū),完成了廣元至青川12座橋梁、80公里道路的損毀踏勘。

        不過,作為一個理科技術男,然而他并不太會玩微信,平時聯系也是靠手機,工作需要就發(fā)郵件,一個十足的“技術宅”。華西都市報記者李智

        本文來源:四川在線-華西都市報
Copyright © 2007-2022 cnbridge.cn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務熱線:010-64708566 法律顧問:北京君致律師所 陳棟強
ICP經營許可證100299號 京ICP備10020099號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031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