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古橋 > 正文
大運河與古橋
2011-08-03 來源:


     世界上最長的運河,中國古代偉大的水利工程,又名大運河、南北大運河。大運河北起北京,南至杭州,經天津、河北、山東、江蘇、浙江等省市,貫通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西小江、曹娥江、姚江、甬江九大水系,全長1794公里(加浙東運河長度)。大運河自開鑿至今,經歷了2400余年的歷史。運河路線隨著歷代京都的改變和黃河的改道,曾幾經變遷。隋朝以后,大運河是中國東部溝通內河、聯(lián)系海港的南北水運交通干線,而且還兼有灌溉、防洪、排澇之利,對歷代的政治、經濟、軍事和文化發(fā)展曾起了重要作用。

     大運河流經北京、天津、河北、山東、江蘇、浙江六省市,流經18市區(qū):北京、通州、天津、滄州、德州、臨清、聊城、濟寧、臺兒莊、徐州、淮安、揚州、鎮(zhèn)江、蘇州、宣城、清江、湖州、杭州、紹興、寧波。

    

     舉世聞名的京杭大運河,是世界上開鑿最早、最長的一條人工河道。

    

     大運河北起北京,南達杭州,流經北京、河北、天建、山東、江蘇、浙江六個省市,溝通了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五大水系,全長1794公里。在中華民族的發(fā)展史上,為發(fā)展南北交通,溝通南北之間經濟、文化等方面的聯(lián)系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京杭大運河從公元前486年始鑿,至公元1293年全線通航,前后共持續(xù)了1779年。在漫長的歲月里,主要經歷三次較大的興修過程。

    

     第一次是在公元前五世紀的春秋末期。當時統(tǒng)治長江下游一帶的吳王夫差,為了北上伐齊,爭奪中原霸主地位,調集民夫開挖自今揚州向東北,經射陽湖到淮安入淮河的運河(即今里運河),因途經邗城,故得名“邗溝”,全長170公里,把長江水引入淮河,成為大運河最早修建的一段。

    

     第二次是在公元七世紀初隋朝統(tǒng)一全國后,建都洛陽,為了控制江南廣大地區(qū),使長江三角洲地區(qū)的豐富物資運往洛陽,隋煬帝于公元603年下令開鑿從洛陽經山東臨清至河北涿郡(今北京西南)長約1000公里的“永濟渠”;又于公元605年下令開鑿洛陽到江蘇清江(淮陰)約1000公里長的“通洛渠”;再于公元610年開鑿江蘇鎮(zhèn)江至浙江杭州(當時的對外貿易港)長約400公里的“江南運河”;同時對邗溝進行了改造。這樣,洛陽與杭州之間全長1700多公里的河道,可以直通船舶。

    

     第三次是在十三世紀末元朝定都北京后。為了使南北相連,不再繞道洛陽,元朝花了10年時間,先后開挖了“洛州河”和“會通河”,把天津至江蘇清江之間的天然河道和湖泊連接起來,清江以南接邗溝和江南運河,直達杭州。而北京與天津之間,原有運河已廢,又新修“通惠河”。這樣,新的京杭大運河比繞道洛陽的大運河縮短了九百多公里。

    

     京杭大運河是由人工河道和部分河流、湖泊共同組成的,全程可分為七段:

    

     (1)通惠河:北京市區(qū)至通縣,連接溫榆河、昆明湖、白河,并加以疏通而成;

    

     (2)北運河:通縣至天津市,通縣至天津市,利用潮白河的下游挖成;

    

     (3)南運河:天津至臨清,利用衛(wèi)河的下游挖成;

    

     (4)魯運河:臨清至臺兒莊,利用汶水、泗水的水源,沿途經東平湖、南陽湖、昭陽湖、微山湖等天然湖泊;

    

     (5)中運河:臺兒莊至清江;

    

     (6)里運河:清江至揚州,入長江;

    

     (7)江南運河:鎮(zhèn)江至杭州。

    

     京杭大運河作為南北的交通大動脈,歷史上曾起過“半天下之財賦,悉由此路而進”的巨大作用。運河的通航,促進了沿岸城市的迅速發(fā)展。

     【拱宸橋:領略昔日重來的滄?!?br />
    

     在運河綜合保護工程中,這座杭州市區(qū)運河上最古老的大型拱橋進行了精心的修繕,主要是對橋面石板,包括臺階、橋坡等進行修復。恪守“修舊如舊”的原則,原橋面上兩米多寬的混凝土橋坡去除后,更換上與老橋同質的石板橋坡,橋兩側殘缺不全的橋欄望柱都根據(jù)原貌修復。如今,踏著橋上舊舊的石板,是否有一番昔日重來的滄桑悠然而生呢?

     古老的杭州拱宸橋

     運河從南到北,保留得最多的就是古橋,從通州張家灣橋到杭州拱宸橋,規(guī)模不等、形式各異的古橋是運河文化最為豐富的一部分,是解讀運河的最佳注腳。橋對于生活在運河沿岸的人,相當于一個個竹節(jié),是連接當?shù)厝松畹?ldquo;節(jié)點”,是聚集當?shù)厝?、濃縮生活場景的場所。跟很多地方的橋一樣,運河上的橋也被叫做“談愛橋”,每到日落時分,很多人在橋上看著夕陽、來往的船只,而年輕人則在橋上柔情蜜語、談情說愛。很多運河上的古橋,都在橋的里側鑿有座椅,供人休息。這比現(xiàn)代橋梁多了許多親切感。江浙一帶的古橋橋拱很大,杭州的拱宸橋和王江涇橋等就是如此。在古代,船只很小,這跟很大的橋拱不成比例?,F(xiàn)在,即使是一千噸的鐵駁船仍可順利通過這些明清時期修建的石拱橋,可見修建者的遠見。

     7月6日,世界遺產大會上傳出的聲音:“歷經滄桑的京杭大運河也要申報世界文化遺產了!”正在此間出席第28屆世界遺產大會的國家文物局局長單霽翔說,“鑒于大運河遺產的重要性和獨特的文化價值,中國將對大運河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的可能性和工作方案進行全面科學的評估論證,并在評估結果出來后,正式啟動申報工作。”

     京杭大運河北起北京,南到杭州,流經北京、河北、天津、山東、江蘇和浙江六省市,全長1794公里,比蘇伊士運河長l0倍,比巴拿馬運河長2O倍,是世界上開鑿最早也是最長的一條人工河。京杭大運河的開鑿,溝通了錢塘江、長江、淮河、黃河、海河五大水系,對中國南北經濟、文化交流起了重大作用。和長城一樣。它也是中華文明的象征。1954年,新中國為了疏通運河在江楓洲旁又開辟了近千米的新運河,既保證了現(xiàn)代船舶的通航,又保留了寒山寺旁的江春橋和楓橋下的古運河。

     申報世界文化遺產這個振奮人心的消息在帶給蘇州市楓橋風景名勝區(qū)管理處欣喜的同時,也帶來了壓力。如何保護運河沿岸的歷史風貌已成為申遺成敗的關鍵。

     蘇州市楓橋風景名勝區(qū)管理處主任李福生認為:“在保護的基礎上,合理利用大運河及其相關自然和文化遺產,在某種意義上可以使古運河獲得新生。”大運河長期以來是中國封建政權賴以生存的南糧北運的大動脈,為漕運歷史提供了核心物證。以漕糧為主兼及其它商品的水路運輸,使運河地區(qū)發(fā)展成一條巨大的經濟帶,“船舶往來,商旅輻輳”。運河暢通后,一直是溝通南北的交通要道,許多古城因此而興起。在明清兩朝,運河沿岸地區(qū)更是市場發(fā)達、經濟繁榮。

    李福生指出,運河還是南北文化交流和傳播的紐帶,與眾多具有重大意義的歷史事件、信仰、思潮、重要文學藝術作品、民俗傳統(tǒng)有著直接而具體的聯(lián)系。古運河研究學者夏剛草這樣形容:“運河沿岸的古墩、古廟、古塔、古橋、老街、老店、老廠、老窯以及街市的繁華景象、市民的生活習俗,猶如《清明上河圖》的長幅畫卷展示在人們面前。”

    作為京杭運河畔最有特色的楓橋古鎮(zhèn),唐代張繼的一首《楓橋夜泊》:“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在人們口中傳承了上千年,已凝結成一個固定佳境,一個文化情結。古人說:“詩以山傳.山以詩傳”。“月落烏啼…… ”人人童時皆能誦,詩無興廢,而楓橋邊的景觀經歷了無數(shù)興廢。

    如今江楓洲的建成,張繼夜泊處的恢復,以及遺留下來保存最古老、最完美的楓橋、江村橋是現(xiàn)代人對古詩意境再一次的描繪和詮釋。風清露白,古楓橋畔,曲折的石板街、古樸的木板房,米行、當鋪、驛站等依稀回味著楓橋古鎮(zhèn)曾經的風古;寬闊的碼頭邊停泊著一只江南篷船,承載著游子濃濃的鄉(xiāng)思客愁;流淌了一千多年的古運河水在此被回流成一彎開闊的水面,和月光得以充分的交融,輝映出一片幽冷的光景;一座木廊橋橫臥水上,沿用了古橋舊名“聽鐘”,靜靜地在月光里勾畫出江南精巧的風味,著名書畫家吳木為橋題匾:“心洲步月”,會把你引進唐時的月色里;漁隱村I臨水的小木屋里布置著簡陋的竹制家具、漁具,仿佛眼前會閃過修煉有成的隱士那清瀟的身影;一陣風來岸上那綽綽約約的樹枝便把月光搖得斑駁而爛漫……楓橋邊的景致有了當年的靜謐與落寞、空靈與神秘,多了一點婉麗與闊大、幽雅與浪漫,如果有一聲聲渾厚的鐘聲劃過,這一切頓時會升華,穿過時間的隧道,又見當年的夜晚,張繼胸中強烈的憂愁和周圍清冷寂寥的氛圍所匯成的美妙意境,重又震撼你的心魄,了卻沉積千年的江楓情結。

    7月6日,世界遺產大會上傳出的聲音:“歷經滄桑的京杭大運河也要申報世界文化遺產了!”正在此間出席第28屆世界遺產大會的國家文物局局長單霽翔說,“鑒于大運河遺產的重要性和獨特的文化價值,中國將對大運河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的可能性和工作方案進行全面科學的評估論證,并在評估結果出來后,正式啟動申報工作。”

    京杭大運河北起北京,南到杭州,流經北京、河北、天津、山東、江蘇和浙江六省市,全長1794公里,比蘇伊士運河長l0倍,比巴拿馬運河長2O倍,是世界上開鑿最早也是最長的一條人工河。京杭大運河的開鑿,溝通了錢塘江、長江、淮河、黃河、海河五大水系,對中國南北經濟、文化交流起了重大作用。和長城一樣。它也是中華文明的象征。1954年,新中國為了疏通運河在江楓洲旁又開辟了近千米的新運河,既保證了現(xiàn)代船舶的通航,又保留了寒山寺旁的江春橋和楓橋下的古運河。

    申報世界文化遺產這個振奮人心的消息在帶給蘇州市楓橋風景名勝區(qū)管理處欣喜的同時,也帶來了壓力。如何保護運河沿岸的歷史風貌已成為申遺成敗的關鍵。

    蘇州市楓橋風景名勝區(qū)管理處主任李福生認為:“在保護的基礎上,合理利用大運河及其相關自然和文化遺產,在某種意義上可以使古運河獲得新生。”

    大運河長期以來是中國封建政權賴以生存的南糧北運的大動脈,為漕運歷史提供了核心物證。以漕糧為主兼及其它商品的水路運輸,使運河地區(qū)發(fā)展成一條巨大的經濟帶,“船舶往來,商旅輻輳”。運河暢通后,一直是溝通南北的交通要道,許多古城因此而興起。在明清兩朝,運河沿岸地區(qū)更是市場發(fā)達、經濟繁榮。

    李福生指出,運河還是南北文化交流和傳播的紐帶,與眾多具有重大意義的歷史事件、信仰、思潮、重要文學藝術作品、民俗傳統(tǒng)有著直接而具體的聯(lián)系。古運河研究學者夏剛草這樣形容:“運河沿岸的古墩、古廟、古塔、古橋、老街、老店、老廠、老窯以及街市的繁華景象、市民的生活習俗,猶如《清明上河圖》的長幅畫卷展示在人們面前。”

    作為京杭運河畔最有特色的楓橋古鎮(zhèn),唐代張繼的一首《楓橋夜泊》:“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在人們口中傳承了上千年,已凝結成一個固定佳境,一個文化情結。古人說:“詩以山傳.山以詩傳”。“月落烏啼…… ”人人童時皆能誦,詩無興廢,而楓橋邊的景觀經歷了無數(shù)興廢。

    如今江楓洲的建成,張繼夜泊處的恢復,以及遺留下來保存最古老、最完美的楓橋、江村橋是現(xiàn)代人對古詩意境再一次的描繪和詮釋。風清露白,古楓橋畔,曲折的石板街、古樸的木板房,米行、當鋪、驛站等依稀回味著楓橋古鎮(zhèn)曾經的風古;寬闊的碼頭邊停泊著一只江南篷船,承載著游子濃濃的鄉(xiāng)思客愁;流淌了一千多年的古運河水在此被回流成一彎開闊的水面,和月光得以充分的交融,輝映出一片幽冷的光景;一座木廊橋橫臥水上,沿用了古橋舊名“聽鐘”,靜靜地在月光里勾畫出江南精巧的風味,著名書畫家吳木為橋題匾:“心洲步月”,會把你引進唐時的月色里;漁隱村I臨水的小木屋里布置著簡陋的竹制家具、漁具,仿佛眼前會閃過修煉有成的隱士那清瀟的身影;一陣風來岸上那綽綽約約的樹枝便把月光搖得斑駁而爛漫……楓橋邊的景致有了當年的靜謐與落寞、空靈與神秘,多了一點婉麗與闊大、幽雅與浪漫,如果有一聲聲渾厚的鐘聲劃過,這一切頓時會升華,穿過時間的隧道,又見當年的夜晚,張繼胸中強烈的憂愁和周圍清冷寂寥的氛圍所匯成的美妙意境,重又震撼你的心魄,了卻沉積千年的江楓情結。

    賣魚橋是運河附近大名鼎鼎的地方了,在老百姓心中一直都是繁華熱鬧的去處。從名字可以看出,這里當年是杭州最大的漁市。運河流入城內,流經賣魚橋一帶時滯留下一片熱鬧景象。這里一直以來都是運河上的儲運中心,外鄉(xiāng)水產大多運到這里卸貨。

    賣魚橋的位置就在江漲橋的西南,余杭塘河自西向東穿橋而過連通運河,西側就是信義坊步行街。如今,老百姓所說的“賣魚橋”已經與昔日不同,更大程度上是杭城具有較高知名度的區(qū)域名稱,并輻射周邊地域。在這區(qū)域內,有著許多古代建筑、名勝古跡和典故傳說。在現(xiàn)在信義坊步行街靠近賣魚橋一帶,還有賣魚郎的雕塑。

    據(jù)記載,這個“賣魚橋”的由來還有一個有趣的傳說故事呢。

    賣魚橋在湖墅一帶,久負盛名。從前,有個小伙子家里很貧苦,但人非常善良、老實,他為了給母親治病,供弟弟讀書,天天來到橋上設攤賣魚。奸詐的魚行老板欺侮他老實,老是夾帶一些呆魚、死魚販賣給他。有一天,橋頭來了個奇怪的爛腳老人,身上穿得破破爛爛,還渾身臭烘烘的,他坐在橋欄桿上喔唷喔唷喊腳痛。路過的行人都遠遠地避開他,有的裝著沒看見趕緊路過,還有個附近店家老板讓手下人趕緊把這個爛腳老人趕走。

    但是這個小伙子特別好心,他走到老人身邊,問老人病情。老人說,家里窮,這雙腳都爛了三年了,但是沒錢看病呀。小伙子想到了自己家中的病母,心中一酸,他想也沒多想,就把自己身邊的所有的賣魚錢和賣剩下的死魚全送給了他,勸他想想辦法,趕緊去治療這雙爛腳。誰知這老人自有法術,揭下貼在爛腳上的一片樹葉,在魚桶里一攪,死魚居然全都活蹦亂跳起來。過往行人聞聲過來看稀奇,一下子把魚兒全買了去。小伙子回頭再尋那爛腳老人,卻早已不見了蹤影。后來才知道,爛腳老人便是八仙之一的鐵拐李。

    從此以后,這小伙子把那片樹葉當作寶貝,只要將它往魚桶里一放,不管是死魚、臭魚,一概都會復活,而且肉質特別鮮嫩。消息傳開,杭州城里的百姓全都趕到這座橋上來買魚,賣魚橋的名字也就從此被叫開了。(素材取自顧希佳著《杭州運河風俗》)

    寬廣的河面視野開闊,兩岸粉墻黛瓦的建筑錯落有致,河面點綴著三五艘古色古香的游船……當蘇州為世界遺產盛會舉城歡動時,大運河一如往日靜謐。經歷滄桑巨變的大運河正在等待命運的又一次轉機。

    “京杭大運河是世界上最長的人工河,也是中國唯一南北走向的長河,它和長城一樣是中國古代的兩大工程奇跡。”出席第28屆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的國家文物局局長單霽翔如是評價。

    單霽翔在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說,鑒于大運河遺產的重要性和獨特的文化價值,“中國將對大運河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的可能性和工作方案進行全面科學的評估論證,并在評估結果出來后,正式啟動申報工作。”

    在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關于《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的最新一版《行動指南》中,遺存運河和文化線路作為新的世界遺產種類已經赫然在列?!缎袆又改稀穼⑵涮攸c歸結為,“它們代表了人類的遷徙和流動,代表了多維度的商品、思想、知識和價值的互惠和持續(xù)不斷的交流,并代表了因此產生的文化在時間和空間上的交流與相互滋養(yǎng),這些滋養(yǎng)長期以來通過物質和非物質遺產不斷得到體現(xiàn)。”

    從1997年開始就致力于運河遺產廊道研究的北京大學景觀設計學研究院院長俞孔堅教授認為,大運河完全具備了這些基本要素,因為它具有毋庸置疑的突出普遍價值,是標志著民族文化身份的重要遺產。

    北起通州,南至杭州,貫通于1292年的京杭大運河連接了北京、天津、河北、山東、江蘇、浙江六省市,連接了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五大水系,全長1794公里。

    “大運河長期以來是中國封建政權賴以生存的南糧北運的大動脈,為漕運傳統(tǒng)提供了核心物證。以漕糧為主兼及其它商品的水路運輸,使運河地區(qū)發(fā)展成一條巨大的經濟帶,”俞孔堅說。

    “船舶往來,商旅輻輳”。運河暢通后,一直是溝通南北的交通要道,許多古城因此而興起。在明清兩朝,運河沿岸地區(qū)更是市場發(fā)達、經濟繁榮。

    俞孔堅指出,運河還是南北文化交流和傳播的紐帶,與眾多具有重大意義的歷史事件、信仰、思潮、重要文學藝術作品、民俗傳統(tǒng)有著直接而具體的聯(lián)系。

    古運河研究學者夏剛草這樣形容:“運河沿岸的古墩、古廟、古塔、古橋、老街、老店、老廠、老窯以及街市的繁華景象、市民的生活習俗,猶如《清明上河圖》的長幅畫卷展示在人們面前。”

    然而,城市化進程也給大運河帶來了威脅。選擇大運河為研究課題的北京大學博士李偉指出,運河部分區(qū)段因為歷史原因而斷流,目前正遭到新城區(qū)和農田蠶食;與之密切關聯(lián)的地方戲曲、民間傳說和民俗等地方文化也在日益消失。

    單霽翔認為,這是因為一些地方對大運河保護的重要性還認識不夠,各地保護現(xiàn)狀和管理方式不一,缺乏保護的整體性和統(tǒng)一規(guī)劃。

    同時,他說,南水北調東線工程主要利用古代運河故道整修后調水,這對運河及其兩岸的文物保護既是挑戰(zhàn)又是機遇。“大規(guī)模的調水和治污不僅為斷流和生態(tài)功能癱瘓區(qū)域進行系統(tǒng)修復帶來機會,而且也使大運河的整體性保護規(guī)劃成為可能。”

    目前,江蘇、山東等地已對大運河沿岸文物古跡和沿線文物埋藏區(qū)進行了全面、系統(tǒng)的調查與勘探,對其中一些已著手制訂和實施保護方案,部分地段配合南水北調工程正在進行必要的搶救性考古發(fā)掘工作。

    “在保護的基礎上,合理利用大運河及其相關自然和文化遺產,在某種意義上可以使古運河獲得新生,”單霽翔說。
上一篇:牛劍橋
下一篇:賣魚橋
Copyright © 2007-2022 cnbridge.cn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務熱線:010-64708566 法律顧問:北京君致律師所 陳棟強
ICP經營許可證100299號 京ICP備10020099號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031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