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古橋 > 正文
徽州古橋故事多
2014-06-10 
目前在安徽省古徽州地域內(nèi)的大小古石橋仍有120多座,其中有80余座被省、市、縣列為文物保護單位。這些古橋大都是歷代徽商浪跡天涯,艱辛創(chuàng)業(yè),掙錢回鄉(xiāng)所建。


 
  歙縣六水回瀾、練江環(huán)繞,水多自然橋也就多,因此贏得“橋城”美名。橫臥在練江之上的3座大古橋,姿色各異,流傳著美麗傳說。

  太平橋以長著稱,該橋為16孔拱形石橋,橋身為紅色砂礫巖,全長268米,寬7.1米,高13米。在我國的古石橋中,石拱成單不成雙,而太平橋卻為16孔。據(jù)說,該橋原為木結(jié)構,始建于南宋端平元年,因每年雨季漲水,三年兩頭橋毀人淹。相傳明弘治年間,當?shù)匾晃还鹿牙咸R終時將自己一生積攢的銀兩全部捐出,建議建座石橋,此舉感動眾人,大家紛紛籌資投勞,歷時數(shù)年石橋建成。為紀念這位寡婦,人們特意加筑一石拱,當年的太平橋也叫“寡婦橋”。


 
  紫陽橋建于明萬歷年間,有9孔,長140米,寬10米,高卻有14米,過往船只不落桅桿直穿而過,是安徽省最高的古石橋。傳說清同治年間,一些富商聚集在紫陽渡口商談建橋事宜。有幾位進城賣柴歸鄉(xiāng)的農(nóng)夫也想探個究竟,富商卻嫌他們礙事。農(nóng)夫當場發(fā)誓要造第一個橋墩。他們數(shù)年風雨無阻,建起了一個橋墩,而且把它加高,那些緊隨其后每人承擔一孔的富商,只好咬著牙把橋墩也建得那么高。


 
  萬年橋建于明萬歷元年,橋設9孔,長153米,石料為青一色花崗巖,橋面橋欄為石板鋪筑。

  古徽州其他地方的古石橋均各有特色。休寧齊云山下的登封橋,建于明萬歷十五年,8墩9孔,青石砌筑,原橋中有亭廟,兩端各有石坊。橋頭古樹濃陰,水埠槌聲陣陣,江上竹筏漂流,清清的碧水倒映著古橋的身影。來到萬安鎮(zhèn)輪車村,眼前的輪車橋小巧玲瓏,長僅15米,爬山虎布滿橋體。

  黟縣的萬松橋和通濟橋可以說是徽州古橋中的“小家閨秀”,它們均為2墩3孔,一為清朝所建,一為金朝遺產(chǎn)。在祁門秀麗的閭江上,橫臥著平政橋和仁濟橋一對姊妹橋,通稱“閭江雙虹”。其中仁濟橋的橋面呈曲廊梯級布局,兩邊欄柱,蹲獅相對,石板橋面,溜光發(fā)青,一派貴族豪氣。

  徽州古橋中,有一種把亭和橋融為一體的廊橋。這歙縣許村的高陽橋為元代許友山所建,單墩雙孔,磚木結(jié)構的橋廊內(nèi)分7間,中間頂部彩繪云龍飛鳳、兩側(cè)有佛座和紙爐。棉溪河上的北岸廊橋建于清代,2墩3孔,長33米,廊內(nèi)分11間,中間有佛龕。東側(cè)墻上辟8個大方窗,西側(cè)辟8個風洞窗,樣式各異,有滿月、花瓶、桂葉、葫蘆等形狀。如今該廊橋內(nèi)擺攤設點,已成為一條商業(yè)走廊。唐模高陽橋已成為茶道戲劇表演的舞臺。巖寺洪橋作為當年新四軍的哨卡,如今已成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Copyright © 2007-2022 cnbridge.cn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務熱線:010-64708566 法律顧問:北京君致律師所 陳棟強
ICP經(jīng)營許可證100299號 京ICP備10020099號  京公網(wǎng)安備 1101080202031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