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古橋 > 正文
蔣介石往印度修路的秘密盤算
2015-08-21 
        [摘要]值此抗戰(zhàn)勝利七十周年,《短史記》推出抗戰(zhàn)特刊,自七七事變至九三勝利日,選取三十個重要的抗戰(zhàn)節(jié)點進行解讀,力求勾沉隱沒不彰的史實,再現(xiàn)真實的抗戰(zhàn)勝利之路。此為第二十一期《中印公路》。

        圖注:1945年,史迪威公路上的運輸隊和美國汽車兵

        第一次籌修,因英國政府的破壞而流產(chǎn)

        對中國這種落后的農(nóng)業(yè)國而言,國際交通線之于抗戰(zhàn)的重要性,自毋庸置疑。所以,當1940年英國與日本簽訂“封閉滇緬路線協(xié)定”、日軍飛機不斷轟炸滇緬公路時,國民政府即未雨綢繆,開始籌劃另辟一條新的國際交通線。這年冬天,交通部總管理處提議組織“中印公路”的實地勘測。這是“中印公路”第一次籌修。但這次籌修,經(jīng)過一年多的努力,卻無疾而終。主要原因,是英國政府極力阻撓。

        1941年初,交通部向行政院提交了詳細的“康印公路”(西康至印度)計劃書。同時,國民政府開始尋求英國的支持,4月11日,宋子文自華盛頓密電蔣介石,報告稱:“康印公路昨已與英大使詳談,……彼頗以為然。”①獲此訊息后,5月份,康印公路勘察隊正式從西康出發(fā),開始路線勘測。

        但到了7月份,英國政府的真實立場開始隱約顯現(xiàn)。7月23日,外交部長郭泰祺、交通部長張嘉璈聯(lián)名致電蔣介石,報告“康印公路”的進展。報告稱,英國大使館的態(tài)度是:“原則上歡迎中國籌筑此路,惟以通過西藏,故須謀取西藏政府之意見,同時以地形困難,主張先辦航空測量,并希望同時測量另一經(jīng)過緬甸北部坎底之比較線。”②同月,在英國政府的支持下,西藏親英勢力破壞了康藏交界處的橋梁,武力阻止勘測隊入藏。

        簡單說來,“康印公路”有南、北兩條路線,北線經(jīng)過西藏;南線則不經(jīng)過。英國殖民心態(tài)仍在,不愿放棄對西藏的覬覦之心,非常不希望“康印公路”途徑西藏,所以一再要求國民政府去勘測南線。國民政府則認為修筑“康印公路”,正是一個維護西藏主權(quán)的良好契機,故堅持要勘測北線。

        孔祥熙在1941年11月10日給蔣介石的電報,曾詳細比較了南北二線的利害??字饕v了三點:1、“英方之不愿路線經(jīng)過西藏,已屬顯然。竊思為經(jīng)營邊疆起見,當以經(jīng)過西藏之北線為宜。”2、經(jīng)過預估,北線“需二年半后方可打通”,南線的完工時間可縮短6個月,但在印度和緬甸境內(nèi)的線路會大規(guī)模加長,英方是否能夠配合仍成問題,難以保證。3、經(jīng)費預算方面,北線:9.375億元(普通標準)、14.175億元(輕軌標準);南線:8.155億元(普通標準)、12.285億元(輕軌標準)。北線稍高,但相差不大。③

        根據(jù)這一報告,蔣介石作出了不顧英方阻撓、堅持測量北線的決策。但英國在西藏的煽動,使測量工作難以開展,1942年1月2日,勘測隊自印度返回昆明,“中印公路”第一次籌修宣告流產(chǎn)。

        圖注:中印公路南北線示意圖。國民政府計劃走北線,英國則要求中國走南線,避開西藏

        第二次籌修,因西康軍閥劉文輝的阻撓而告終

        1942年2月,蔣介石訪問印度,參加“新德里會議”。會議決定修筑自印度利多(Ledo)、經(jīng)緬甸密支那(Myithyina)、至中國云南龍陵的“中印公路”(該路線系英方建議)。3月份,中方測量隊開始勘測工作。但因英國政府無意固守緬甸(英方認為,與其固守緬甸,不如戰(zhàn)后用勝利條約不費一兵一卒收回),這一計劃在5月份隨著緬甸的陷落而流產(chǎn)。

        緬甸失陷后,英國政府一度非常擔憂日軍進攻印度,且尼赫魯、甘地等印度政界要人均不愿支持英國抵抗日軍,所以在1942年4-5月間,英國政府對“中印公路”經(jīng)過西藏的問題,竟有了一次180度的大轉(zhuǎn)變。5月12日,英國軍事代表團代表Bruce將軍,對中國交通部部長張嘉璈建議:中印公路“愈北愈佳,最好中英雙方會同勸告西藏”。英方其實是希望在日軍進攻印度時,英印軍隊可以通過這條“中印公路”退入西藏,據(jù)險而守,而不致于全軍覆沒。④

        但隨著日軍無意進攻印度的態(tài)度日益明朗,英國政府的立場再次折了回去。1942年冬,在英方的煽動下,國民政府經(jīng)過西藏的唯一一條依賴牲畜運輸少量藥品、郵件、汽油的“馱運補給線”,也被中斷了。有鑒于此,為維護主權(quán)并修筑“康印公路”,蔣介石遂決定派部隊在1943年10月之前,“進駐昌都,再用政治方法解決西藏問題”。⑤這是中印公路的第二次籌修。

        然而,蔣的這一計劃,卻因西康軍閥劉文輝的阻撓而失敗。蔣本來密令劉文輝派出其下屬第24軍進駐昌都,以作威懾,配合中央的政治攻勢。但劉文輝不愿嫡系部隊離開西康老巢,更不愿個人實力因戰(zhàn)事受損,故對蔣的命令,采取了延宕和破壞兩種手段。

        所謂延宕,用劉文輝自己的話說,是“將計就計,立即慨然表示接受這個任務(wù),并擬訂了一個對藏軍事計劃,……依據(jù)這個計劃開了一個賬單,向蔣要槍械,要裝備,要經(jīng)費,要物資,要擴大編制,要補充實力,并派當時二十四軍的參謀長伍培英住在重慶坐催,以促其實現(xiàn)。”這一獅子大開口令蔣介石極為頭疼。所謂破壞,則是派人在重慶大肆活動,將中央的密令公開宣揚出去,且將中央的方針曲解成武力解決西藏(實際上蔣的方針是政治解決為主,武力威懾為輔),引來國際干涉。⑥

        至1943年5月,蔣介石不得不取消“進駐昌都,再用政治方法解決西藏問題”的計劃,“中印公路”第二次籌修也告流產(chǎn),唯“馱運補給線”得到部分恢復。

        圖注:西康省主席劉文輝全家合影。劉在1942-1944年間,積極阻撓康印公路的修筑

        第三次籌修,史迪威與蔣介石各自懷著不同的盤算

        中印公路的第三次籌修,由史迪威主導,而非蔣介石。雖然史迪威有著盟軍中國戰(zhàn)區(qū)參謀長的職務(wù),但其更關(guān)心美國政府在東南亞的戰(zhàn)略利益,故對國民政府途徑西藏的中印公路方案毫無興趣。1942年10月,史迪威與英國駐印軍總司令多次會談,雙方達成協(xié)議,由美國“負責修筑一條公路,從利多下經(jīng)胡康和孟拱河谷至密支那,最后與(中國境內(nèi)的)滇緬公路銜接起來。”其后,美軍方面開始繪制路線圖和進行勘測工作,12月,公路正式破土動工。

        史迪威對國民政府的筑路計劃不感興趣,國民政府也對史迪威的筑路計劃不感興趣(但提供了相當多的人力支持)。蔣介石更愿意相信陳納德的判斷:“史迪威……即便打開中印通路,亦需時甚久,要在一九四五年后,始能運入物資。以目前形勢來看,……不如加強中印航運噸位較為現(xiàn)實。如中印航運每月保持l萬噸運輸量,則可以滿足中國戰(zhàn)區(qū)的補給。現(xiàn)美援物資在印度堆積甚多,如加強阿薩姆飛機場(中印邊界的飛機場),中印航運增至1萬噸,則毫無問題。”⑦

        后續(xù)的事實也證明陳納德的判斷是正確的。1944年史迪威收復緬北,1945年初,中印公路通車。從該年2月-7月,因路況極差(一個重要原因在于:史迪威修筑此路的第一目的,是反攻緬甸,而非對華運輸,所以公路質(zhì)量大多僅滿足前者有限的物資、裝備的運輸),該公路的貨物運量分別為1111噸、1509噸、4198噸、8435噸、6985噸、5900噸,總計2.8萬噸,與史迪威所承諾的每月3萬噸的運輸量相去甚遠。而駝峰航線在1944年11月份,向中國輸送了3.5萬噸物資,1945年1月為4.4萬噸,6月增至5.5萬噸,7月達到7.1萬噸。⑧

        基于這樣的一種判斷,當史迪威執(zhí)著于在緬北開山劈石時,蔣介石仍在謀求將“中印公路”修進西藏。1944年9月,宋子文還曾如此為蔣介石出謀劃策:

        “中印公路之修筑,實有必要,惟本案之關(guān)鍵端在西藏,英國一向認我對藏只有宗主權(quán),如先征求其同意與協(xié)助,不免有承認英人在藏特殊地位之嫌.且證諸英國最近在藏之活動,可知英方對于此路之開筑,必難贊同。目前孟拱起有鐵路接密支那,由密支那至滇邊甚近,英人自更可借口反對此路之興筑。故目前似不宜先向英交涉?,F(xiàn)在大理至麗江路基業(yè)已筑成,由麗江至門工一段亦可盡先完成,將來展至藏邊時可再設(shè)法說服藏方,俟藏境筑路無問題時,再向英方正式交涉,較為妥善。”⑨

        史迪威公路(蔣在驅(qū)逐史迪威之后所命名,以對美顯示中國政府之胸懷)通車后,蔣介石沒有辦法再向盟國提出修筑途徑西藏的第二條“中印公路”的要求。中、英之間的公路風波,遂就此結(jié)束??v觀此事之前因后果,不難窺見當日中國的內(nèi)憂外患何等嚴重——既要面對敵國之武力侵略,又要應(yīng)對盟國之主權(quán)侵犯,且難以馴服國內(nèi)割據(jù)勢力。

        圖注:“史迪威公路”路線示意圖

        注釋

        ①《宋子文1941年4月11日呈蔣介石申電》,收錄于《中華民國重要史料初編——對日抗戰(zhàn)時期》第三編,《戰(zhàn)時外交》(二),1990,P76。②《外交部長郭泰祺、交通部長張嘉墩為電復康印公路辦理情形呈蔣委員長電》,1941年7月23曰,收錄于《中華民國重要史料初編——對日抗戰(zhàn)時期》第四編,《戰(zhàn)時建設(shè)》(三),P933—934。③張永攀,《英帝國與中國西藏1937-1947》,社會科學出版社,2007,P197。④同上,P202。⑤唐縱日記,1942年10月21日。⑥劉文輝,《走到人民陣營的歷史道路》,收錄于《文史資料選輯第11冊第33輯》。另可參見:伍培英,《蔣介石假征藏以圖康的經(jīng)過》,收錄于《文史資料選輯第33輯第11卷》。⑦杜建時,《抗日戰(zhàn)爭時期蔣美勾結(jié)與矛盾》,收錄于《文史資料選輯第57輯》。⑧楊津濤,《“二戰(zhàn)最偉大工程”幾乎無用》,短史記第174期。⑨《外交部長宋子文呈蔣委員長關(guān)于修筑中印公路擬具向英方交涉步驟電》,1944年9月5日,收錄于《中華民國重要史料初編——對日抗戰(zhàn)時期》第四編,《戰(zhàn)時建設(shè)》(三),P942。

        
Copyright © 2007-2022 cnbridge.cn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務(wù)熱線:010-64708566 法律顧問:北京君致律師所 陳棟強
ICP經(jīng)營許可證100299號 京ICP備10020099號  京公網(wǎng)安備 1101080202031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