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古橋 > 正文
40噸的瀘定橋,十三條鐵鏈連接12164個鐵環(huán),古代是如何架起
2020-12-02 來源:騰訊新聞 

  瀘定橋,又名鐵鎖橋,現(xiàn)位于四川省瀘定縣的大渡河上面。它于清康熙四十六年(1706年)建成,全長有103米,寬有3米,13根鐵鏈固定,共12164個鐵環(huán),重有40余噸。它是古代橋梁建筑杰出的作品,也是我國首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大渡河河水湍急,四周也比較陡峭,對于這樣的形式,古代的人們是怎樣把瀘定橋架上去的呢?

  瀘定橋是我國四川的一座傳奇的橋,這座有著革命歷史的橋記載了zhi我軍曾經(jīng)的光輝,在大渡河上,英勇的紅軍付出了鮮血和犧牲,贏得了"飛奪瀘定橋"戰(zhàn)斗的勝利,為紅軍的發(fā)展奠定了基礎(chǔ)。瀘定橋是一座天險之橋,在四川瀘定縣瀘橋鎮(zhèn)境內(nèi),是一座橫跨大渡河的鐵索橋,連接著川藏,是古代非常重要的一座橋。在古代也是由高人指點,康熙下令修建的。

  

  瀘定橋的本體全部是采用鐵鏈的結(jié)構(gòu),踏橫跨兩岸的高山。而且在古代,沒有現(xiàn)代的工業(yè)機械設(shè)備,能夠建成瀘定橋完全是依靠古人們的智慧,勤勞和勇敢。瀘定橋自身采用了13根鐵鏈連接而成。十三根鐵鏈連接12164塊鐵環(huán)。再加上兩岸的橋引和橋墩約40噸左右。當時人們?yōu)榱诵藿ㄟ@座不可思議的鐵索橋,聚集了許多工匠們,一起來商量該如何建立。最終他們決定先用繩索連接兩岸。然后在繩索上套上一個個的竹筒。然后將準備好的鐵環(huán),一點一點的放到竹筒之中。然后對面的人拉動繩索將鐵鏈一點點遷移到對岸。

  

  古人的智慧是無窮的,他們從山區(qū)百姓利用溜索過河的方法中得到啟示,最終用索渡的方案解決了這個問題。首先將粗大的竹索系于大渡河的東西兩岸,將帶有長繩的10多個短竹筒套在竹索上,把鐵環(huán)固定在竹筒內(nèi),安排幾個身強力壯的大漢在對面拉動長繩,鐵環(huán)便隨著竹筒緩緩地滑到了對岸。鐵索拉緊后,再把它固定在地龍樁上,最后在地龍樁上面壓上足夠的重量,一條鐵鏈就此完成。300多年過去了,歷經(jīng)風雨的瀘定橋仍然屹立不倒,繼續(xù)發(fā)揮著溝通藏漢,造福百姓的作用。



  (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圖片來自網(wǎng)絡(luò);如有侵權(quán),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進行處理。)
?
Copyright © 2007-2022 cnbridge.cn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務熱線:010-64708566 法律顧問:北京君致律師所 陳棟強
ICP經(jīng)營許可證100299號 京ICP備10020099號  京公網(wǎng)安備 11010802020311號